郑 旭,袁 峰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贫困生群体研究
郑 旭,袁 峰
(江苏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5)
经济困难导致了贫困生各方面的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将贫困生划分为经济贫困生、心理贫困生和能力贫困生三类,不同类型的贫困生在不同的需求层次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资助工作者给予关心和帮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资助;育人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有效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然而,贫困生面临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压力,更多的还有思想、心理、学习、就业、素质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弑友、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现行的资助政策主要帮助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很少关注贫困生精神和能力层面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资助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贫困生的不同需求,将经济资助上升到“育人成才”高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类的需求可以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既具有普通人的较高层次需求,又面临低层次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现状,更容易受到精神和心理的双重打击。第一,贫困生的基本生存需求尚未解决。贫困生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困难,尽管近年来的资助政策已经有效缓解了经济上的窘迫,但是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贫困生依旧面临生存压力,使得他们经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生怕自己的学业会因此中断。第二,贫困生的安全需求得不到保证。贫困生对于稳定的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然而物质条件的匮乏,让贫困生经常处于患得患失状态,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事难以产生信任。第三,贫困生的社交需求受到影响。不少贫困生来自于偏远地区,学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欠缺,面对较为复杂的大学环境,一时很难找到爱与归属感,容易导致自卑和敏感心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交行为。第四,贫困生的尊重需求遭到忽视。贫困生同普通学生一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被老师和同学所忽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消极情绪,有的因此而产生虚荣心理,无法客观面对困难。第五,贫困生的自我实现需求难以满足。贫困生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困现状,实现自我发展,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的个人能力有所欠缺,发展机会受到限制,造成了心理困扰[1]。
一直以来,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然而,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不难发现,“贫困生”中“贫困”的定义不单指经济困难,还包括由于经济困难而产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困难[2]。因此,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将贫困生划分为经济贫困生、心理贫困生和能力贫困生三个不同类型。现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应当涵盖这三类学生,绝非仅仅局限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
1.经济贫困生
经济贫困生主要指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3]。经济贫困生大概包括四类学生:一是无直接经济来源、仅靠政府救济的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及优抚家庭子女;二是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直系亲属生病或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三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者因灾致贫的学生;四是家中子女较多,劳动力较少,父母下岗、务农等无稳定工作,无固定收入来源,生活负担较重的家庭。高校数额不菲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和生活费使得贫困家庭不堪重负,资助政策的帮扶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完全满足每个贫困生的需求,贫困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不时要为生计而犯愁,不得不在生活中精打细算,对各种消费顾虑重重。
2.心理贫困生
心理贫困生主要是指因经济困难导致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和障碍,出现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紧张、孤僻等情绪的学生[4]。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隐藏一些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和调适,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
心理贫困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认知、悲观的情绪和偏差的价值观。首先,经济困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贫困生的自我认知。贫困生既有强烈的自尊心,又充满了自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而自我否定,陷入矛盾、抑郁、孤独心理;人际关系的势利和冷漠、经济条件的巨大反差给贫困生造成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刺激,对同学产生隔阂和嫉妒;有的贫困生过于敏感多疑,错把别人对他们善意的关心和帮助当成是怜悯或施舍;有的贫困生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看问题带有偏见,爱钻牛角尖,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强烈的敌对情绪。其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容易使贫困生心理失衡,产生悲观情绪。有的贫困生对生活和人生持消极态度,或自惭形秽,或自怨自艾,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有的选择自我逃避,很难找到心理归属感;一部分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发生偏差,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出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心理,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激情,对他人极其冷漠。最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贫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根本变化。部分学生长期深受贫困之苦,渴望金钱和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过于强烈,产生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倾向;受周围同学高消费水平的刺激,个别人出现爱慕虚荣、攀比心理;有的贫困生不能正视困难,将原因归结为父母的无能和社会的不公,产生“等、靠、要”的心理;部分贫困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诚信与感恩意识淡薄,自立自强信念缺失,抗挫折能力较差。
3.能力贫困生
能力贫困生是指与普通同学比较而言,因经济困难造成在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相对不足和落后的学生。
第一,贫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普遍不强。贫困生多来自偏远地区或农村,见识较少,社会阅历较浅,生活条件落后,突然面对现代化的校园环境和性格迥异的同学,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这种改变,很难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环境变化。第二,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有的贫困生没有精力更没有经济实力,有的出于自卑心理干脆选择自我封闭,逃避集体活动,离群索居,致使交往能力下降;有的对他人缺乏信任,过于敏感而自尊,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让人觉得难以相处,人际关系紧张,最终被群体抛弃。第三,贫困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由于教育设施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水平有限,造成贫困生学习起点相对较低,知识面较窄,学习能力较差,从而在专业学习与知识消化方面存在着更多压力。与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同龄人相比,贫困生原来的学习优势荡然无存,容易自暴自弃、厌倦学习;贫困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既希望通过勤工俭学缓解贫困,又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难以处理学习和工作的矛盾,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滋生挫败感与自责感。第四,贫困生的就业能力薄弱。受经济条件的约束,贫困生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比较匮乏,而其个人的言谈举止、气质风度、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成为大学生就业中弱势群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无所适从。第五,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偏低。贫困生成长于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信息闭塞的环境中,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知识面、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大学里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经济困难阻碍了贫困生拓展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剧了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低;许多贫困生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制约着学生的自我发展。
总之,贫困生除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以外,更渴望满足较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贫困生群体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外,还包括心理贫困生和能力贫困生。因此,贫困生资助工作应当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客观分析不同类型贫困生的切实需求,因困施助,既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也为部分学生因经济困难引发的思想负担、心理困惑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提供解决对策,真正实现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1]梁军,何丽萍.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探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J].社会科学家,2011(6):109-110.
[2][3]陈志丹.高校贫困生非经济资助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34-37.
[4]霍向军.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教育探索,2012(8):133-134.
Poor Students Group Study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ZHENG Xu,YUAN Fe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5, China)
Poor 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be satisfied at all aspects of the demand due to economic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 poor stu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which includes economic poor students, psychology poor students and ability poor students. Different types of poor students have some problems and puzzles in different demand level, which call for care and help from aid worker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funding; education
(责任编辑 李建武)
G641
A
1008—6129(2016)05—0038—03
2016—09—01
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项目——“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TM147J。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学新生转型教育的模式与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22031401。
郑旭(1983—),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