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对联的尝试

2016-03-02 09:42:51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楹联对联课本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 黄 平

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对联的尝试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黄平

将楹联引入政治课堂,既可以使政治知识得到升华,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又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本文从“将课文内容提炼成楹联作品、将楹联作品融入课本内容、适当运用对联作为题目材料进行命题”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楹联政治教学引联入课

政治学科的教化功能,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作为政治教师兼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更具优势。每一堂思想品德课,我们都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与实践,旁征博引,陈情说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它应当是有抑有扬、激动人心的乐章。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把学习政治当作苦差使。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笔者试着结合楹联艺术进行政治教学,觉得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楹联的形式、结构、平仄等特点要求及其对仗原则的制约,创作楹联有点类似于智力游戏。这就决定了楹联的趣味性,可以将枯燥、呆板的说教式文字叙述转化为活泼而易懂易记的趣味内容。楹联引入政治课堂,既可以使政治知识得到升华,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又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下面我就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对联,介绍三种方法。

方法一:将课文内容提炼成楹联作品

楹联具有叙事说理功能,集文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政治学科的各课内容,一般都可以浓缩概括成联语,形成一副说理性很强的格言联。当然所撰联语应抓住课文重点,这样才能简明扼要地突出各章节的主题和中心,便于学生梳理和掌握知识,从中得到教育。

比如在讲授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课时,我根据备课设计的流程,让学生在预习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由插图信息思考并讨论所设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各抒己见。我适时作简要评析,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正文,要求用四个字的动宾词组,分别加以概括。学生积极发言,根据第一目的标题,直接得出“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的答案,而将第二目的内容归纳为“作负责人,当尽职者”。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分别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述结果。于是同学们再接再厉,各补充为“赢得信任”、“体验成功”。最后,我让同学们根据楹联对仗要求,适当改换词语,并最终整理成上下两句:“勇担过错,信守诺言,赢得尊重;作负责人,当尽职者,体验成功”。我高兴地给予点评:这是一副上下联当句自对的好联。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他们为自己的思考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而高兴。这样,整节课活跃有效,学生感到学有兴趣,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又巩固了课本知识,还有助于提高楹联创作水平。

又如学习九年级《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一课。在学完各知识点的基础上,我指出本课的重点,然后叫学生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重点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稍作修改并整理成联:“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人口警钟萦耳;老龄化,农村多,女性少,计生国策铭心。”虽然不甚工整,但因受课文内容特别是固有名词所限,且是应时之作,却也难得。

方法二:将楹联作品融入课本内容

根据各课的内容要求,我在备课时,精心搜集选择一些名人名联,或者专门创作一些格言联、哲理联,作为课本内容的补充。这样,往往可以把抽象问题生动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洁明了化、枯燥问题通俗趣味化,以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培养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有关保护环境一框时,我改录了一联用于导入新课。此联语是“地皮年减,纵科技高新,岂可地球再造;废品日增,奈资源极限,当谋人类长存。”根据此联,我设问:“为什么在工业兴世的今天,我们更面临生存的大问题?地皮为何会年减?废品包括哪些?这些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过低碳生活相一致吗?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样,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马上就活起来了。整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有问有答,互动有序,生动有效。

方法三:在平时的练习或考题当中,适当运用对联作为题目材料进行命题

将对联、诗词等作为命题材料,它能使学科知识通俗化、形象化。同时也使考试形式活泼,寓意深刻,既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又能使试卷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如:

“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对联中的上联最能反映的观点是(C)。

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发展科技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2.最符合下联寓意的是(A)。

A.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B.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

C.教育是获得效益最快的产业

D.教育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多年来,我通过引联入课,使楹联在导入新课时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授课过程中起到深入浅出的催化剂作用,在教学总结时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闸截流作用,在练习考查时起到眼前一亮的曙光作用。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实现其审美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科的渗透和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艺术育德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楹联对联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孔府的年节楹联
对联(2018年2期)2018-05-28 03:03:24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对联知识小问答
对联(2011年2期)2011-11-19 23:03:52
我与楹联缘不浅
对联(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26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对联(2011年22期)2011-09-19 06:39:46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2011年8期)2011-09-18 02:32:20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对联(2011年6期)2011-09-18 02: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