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董春风
利用绘本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董春风
绘本作为阅读材料,因其丰富的色彩和生动图画而广受小学生欢迎。利用绘本进行阅读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绘本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当今国际儿童教育中的绘本教育成为主要趋势,我国台湾首先将绘本融入到儿童教育当中,随后大陆的绘本馆相继形成,并且走入了幼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教育,既是对幼儿教育的顺势衔接和延伸,又能让中国基础教育与国际化教育接轨。因此,关于利用绘本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1.绘本是阅读能力提高之必须。
新课程改革之后,“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读读背背”是一个新的单元,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20%的比重,所以,必须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已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绘本是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良好方法。小学阶段学生的汉字识字量有限,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也有很大提升空间。孩子的自然状况决定了阅读中存在硬性困难,这就需要通过绘本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绘本中有大量的图画,鲜艳的色彩和线条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绘本中的图画能够加强孩子对绘本中文字的理解,加深孩子对绘本阅读内容的记忆。
2.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高的需要。
从其课程改革的结果来看,写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大了。写作是一个思想文化输出的过程,好的作文来自于奇思妙想,这对学生想象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利用绘本来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3.绘本对于孩子想象力和阅读兴趣的引导作用。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体,并辅助少量的文字语言以表现社会生活,由于其指向性的语言非常少,所以为儿童和老师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对于打破思维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绘本中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增强孩子的社会认知,了解社会中的角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绘本阅读中的语言和文字是启发性的,而不是对绘本图画内容的解释说明。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体,孩子根据绘本中的内容来联系自己生活经历,从而更容易与绘本内容产生共鸣,最终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1.利用绘本来引发学生思考。
绘本中的图画多,文字少。绘本中每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当学生们交流读后感时,又会让不同的意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利用绘本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充分发挥好绘本的引发学生思考的功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参考以下三点。第一,对绘本中的文字进行朗读和解释,让学生明白文字表达的意思。引发思考就如同燃放鞭炮,首先需要火柴来引燃。绘本中的文字就是火柴,老师要将文字朗读出来,并对文字的意思进行解释,以便于学生理解。当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后,就会陷入思考,最终达到绘本阅读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目的。第二,对绘本中的图画和色彩进行分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思考的结果要表达出来,老师要先做示范,让学生模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一点,即不要指责或者纠正孩子的想法。绘本的优势在于引发学生思考,放飞学生的想象。老师不束缚孩子的想法,并对孩子的奇思妙想进行表扬和鼓励,有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第三,将绘本中的情节与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寻找相似之处。阅读绘本来引发思考,与作文中的读后感有相似之处,即具有固定的结构“引——议——联——结”。老师可以示范,将绘本中的内容与自己联系起来,并做出总结。在反复的绘本阅读训练中,学生渐渐会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和观察联想习惯,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绘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绘本中具有丰富的图画和色彩,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较之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而言,绘本不仅有字可以读,而且有画可以看。这就增加了绘本的可读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的热情。利用绘本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充分发挥好绘本的激发学生热情的功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参考以下三点。第一,寻找绘本中的白色幽默。三年级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都好奇,喜欢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对孩子没有吸引力,绘本中的妙趣横生才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理由。教师要从绘本中的情节或者线条来寻找幽默感,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手法。这样能够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了解一种修辞方法。第二,寻找绘本中的色彩搭配艺术。孩子们对艺术具有天生的灵感,寻找绘本中色彩的搭配,可以让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给颜色赋予一种性情。这样的阅读课简直太可爱了!课前老师可以问学生,今天的心情是什么颜色?如果孩子回答是蓝色,老师就可以关切而幽默地问,“谁让我的宝宝如此忧郁?”然后带领大家在绘本中寻找好心情。第三,寻找绘本中的美好事物。人之初,性本善。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无论是什么主题的绘本内容,都不能忘记带领孩子发现美。经过长时间积累,绘本阅读将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阅读习惯也就自然养成的了。
3.利用绘本来加强对自己的认识。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取自于生活中各个片段,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在绘本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加深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加了孩子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绘本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将社会生活的点滴用温暖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绘本中可以对照生活中的片段进行自我反思。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参考以下三点。第一,现身说法,呈现从绘本内容引发自己思考的过程。老师的现身说法作用有二;一是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直观记住反思的过程;二是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第二,将绘本中与日常相关的细节指出来供学生参考。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些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老师找出绘本中与生活相关的素材,有利于为学生积攒谈资。第三,给学生设计几个选项,让学生选择绘本内容与生活中的哪些场景相关联。有些学生不爱发言,这需要教师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孩子处于害怕犯错的心理或者溜号而没有思考,老师可以给孩子列出几个选项,选择相对于创造来说就容易多了。当孩子通过绘本而进行自我反思后,老师则不列选项,让孩子构建出自己的思维。
综上所述,绘本以其少量启发性的文字和大量的想象空间,有利于让孩子了解生活,丰富阅读,同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进而有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对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绘本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法。用绘本来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孩子读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用绘本来激发孩子的热情,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孩子自发性阅读以增大阅读量。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与孩子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引导孩子对自身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当孩子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自我联想反思意识,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显著提高。在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中,老师还要对绘本读物进行甄选,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三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时期,利用绘本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平稳。
[1]张春林.用绘本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3(19)
[2]胡冰、赵慧君.以绘本阅读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29)
[3]沈阳娜.绘本阅读视域下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