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河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建设研究
——基于产业集聚区理论
李 琴
(河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以产业集聚区理论为依据,针对河南省县级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集群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产业,产业集聚区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夯实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的对策。
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开发区建设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早在2008年,偃师钢制家具产业集聚区就获得了“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的称号。2015年郑州市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通过实施“双实双创”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实现产值700亿元的好成绩,被列入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名单。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郑洛新一体化”等战略规划落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目前情况看,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相对较好,但是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头作用较小、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企业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和发展。为此,笔者以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
产业集聚区是指政府统一规划,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整体效益的区域。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等开发区或园区,都是产业集聚区的衍生物,我国县级开发区的建设也都符合产业集聚区相关理论。
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关于产业集聚区的理论体系,产业集聚理论已经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近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企业集聚在产业区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信息的溢出可以使集聚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分散的企业[1]。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通过对一些国家的产业集聚现象进行分析,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认为企业共享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可以在市场环境、外部经济、信息交流以及物流等方面发挥优势[2]。他在1998年发表的《企业集聚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把企业集聚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创立了产业集聚的新竞争理论[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产业集聚区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耿帅在《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一文中,对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的关联度进行分析,阐述了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4]。何铮、谭劲松对产业集聚的演化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的创新行为对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5]。朱英明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规模、发展定位以及经济技术结构的关联度和效益进行研究,指出产业集群是从整体出发去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的[6]。车湘辉提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应当进一步对产业区域进行划分,强调以“细而精”的发展方式发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优势[7]。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相关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到目前为止,针对河南省经济产业集聚区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较少,对河南省基础性的产业集群单位——县级开发区建设的研究更为少见。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对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多数企业从事的行业以传统行业为主
产业集聚区本应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信息产业的方向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河南省县级开发区的产业布局与该发展方向相差甚远。在现有的县级开发区内,企业从事的行业依旧集中在服装加工、机械配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加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条件的相关企业屈指可数,这种状况不符合河南省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在列的产业集聚区,也是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集聚区。目前,园区内主要企业集中于钢铁、服装和煤化工三个领域。尽管2011年安阳县产业集聚区实现了接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是其依旧借助的是传统模式的力量,与当下互联网带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距离甚远,严重影响园区的产业吸引力,甚至是止步于现有状态。
(二)缺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从河南省官方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共有180个产业集聚区,其中县级开发区的发展较为落后,布局分散,缺乏龙头企业,而现有的园区企业往往关联度较低,产业链条过短,缺乏政府引导,所以以“堆”代“群”的现象依旧存在,自然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8]。例如,新乡县产业集聚区在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其龙头企业是汽车零部件及特色装备制造企业。目前产业集聚区内的龙头企业尽管发展势态良好,但是对于周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旧较小。另外,新乡县产业集聚区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不充分,不能满足汽车零部件及特色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使得产业集聚区内龙头产业链的壮大及延伸受到了限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扎扎实实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作用。
(三)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产业
可以把产业集聚区分为市场自发型产业集聚区和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区。相对来说,市场自发型产业集聚区具有天然的产业发展优势,具备了人才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的特点。从目前情况来看,河南省县级开发区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产业集群,所以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使服务产业为现有集群提供信息、物流、科技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引导,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河南省县级开发区仅仅是满足了空间上的集聚效果,并未发挥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因而导致此类开发区发展速度缓慢。目前,困扰河南省县级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匮乏、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等。
(四)产业集聚区创新不足导致创新集群产业链不够完善
21世纪以来,随着“一带一路”“郑洛新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的提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都为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增添了更多的竞争优势。然而,毕竟河南地处中原,周边京津冀、江浙沪等较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优质资源进行挤压,人才、资金、技术等实力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创新能力弱,产品、设备、经营方式和技术升级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缺乏,所以目前河南省整体发展优势不足,对于县级开发区来讲,更是创新较少,模仿居多。即使当地政府能够争取到较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对具有创新性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成了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软肋。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河南省县级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根据河南省县级开发区产业类型的不同及运行状况,同时基于国家对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计划及政策,应现园区内部调整,做到“有增有减,有上有下”。其主要途径包括:第一,淘汰落后产业。要使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走高效益、高科技、低污染、低耗能的新路子,必须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增长之间的矛盾,因而对于依赖能源、土地消耗的落后产业,必须关停或淘汰。第二,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应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高科技创新以及高端资本的引入等途径,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服务业集群转型升级。第三,大力扶持创新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全新机遇。第四,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河南省产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二)大力扶持当地特色产业
河南省县级开发区政府应当用足用活国家已出台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与其所属地市政府做好沟通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因地制宜,选择和培育适合的主导产业,确保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并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大力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在政策、配套服务以及项目资金方面给予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推出名牌企业,做好相关营销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伴随龙头企业知名度的提升,与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自然会纷至沓来,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就会生成,形成“政府牵头构建,自然形成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
现代服务业是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价值链分解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更新的节奏日益加快的产物。电子商务、网络银行、远程教育、人力资源服务、研发服务、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服务、物流服务等均属于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在现代制造业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信息反馈等流程中起渗透作用。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河南省县级开发区应当完善园区内的科技、信息、金融以及物流等方面的衔接机制。
(四)夯实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
培养本地人才是首选方案。首先,建立产业集群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由河南省县级开发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根据当地产业集群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项目支持等方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委托它们培养高层次人才。其次,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高层次人才聘用制度。树立引进人才和加强治理并重的观念,转变思维,走出当下人才匮乏的困境,使各县级开发区不再为人才难求而发愁。各县级开发区可采用定期服务、技术合作、兼职聘用等多种形式,让各种高端人才灵活地为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持。最后,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孵化计划。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和物流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县级开发区可以与淘宝大学、郑州大学联合开展电商类人才培训工作,准确把握电商命脉并且掌握运作技巧,同时与郑州大学以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高校合作,重点培养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章洞易,译.北京:联合出版社,2008:317-333.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李明轩,邱如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6-239.
[3]李仙娥,刘光兴.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现状评述[J].生产力研究,2010(5):249-251.
[4]耿帅.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15-16.
[5]何铮,谭劲松.集群研究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07(12):15-17.
[6]朱英明.论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J].中国软科学,2003(7):22-23.
[7]车湘辉.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研究[J].财经界,2013(10):5-7.
[8]玄欣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28-29.
【责任编辑 李 敬】
2016-08-25
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6-3562)
李琴(1989—),女,河南新乡人,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F127.9
A
2095-7726(2016)11-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