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帅(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特点和问题剖析
——以上游新闻客户端为例
张宗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摘 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媒体在传播上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新闻客户端进行定义、现状梳理,结合“上游新闻”客户端作为地方媒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当下受众媒介的使用状况,基于“使用满足理论”认为地方新闻客户端要更好的黏合受众、增强自身传播影响力,地方新闻客户端要以自身特色为重,突出特色新闻。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受众;网络媒介;移动媒体时代
互联网时代彻底否定了原先的不按照传播规律办事,不尊重受众自主性的“皮下注射论”的理论。传统的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客户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但是众多新闻客户端的出现,使很多客户端吸收不了太多的受众,导致自身的传播力减弱。
2015年11月,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着力打造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上游新闻正式上线。上游新闻以“汇聚向上的力量”为主旨,以《重庆晨报》的优势采编力量为资源,将为受众提供时政、财经深度报道,跟踪解剖社会热点,并为受众提供生活化的信息服务。
1.1内容分类明晰、版面设计清新、大气
上游新闻客户端现有头条、热点、政情、财富、生活、娱乐、体育7个板块,内容上以多板块、多频道的形式保障了内容的丰富性。上游新闻不仅仅为用户提供深度的政经报道,帮助用户把握时代发展脉络,还围绕用户的生活需要,为用户提供广泛的、有用的身边生活资讯。使其成为用户深度了解政经发展,参与身边生活的最佳移动信息工具。受众借助上游新闻客户端不仅可以获取国家大政方针等硬新闻,也能获取生活服务方面的信息。
1.2注重传受互动和技术运用
从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在过去,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轰炸,自己面对信息则无能为力。如今在信息爆炸时代,受众更加具有主动的进行信息接触,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由选择,更加“以我中心”。受众也更乐意与其他网友进行交流。技术层面上,针对不同的阅读习惯,上游新闻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得阅读界面更加清新、舒适。
1.3信息及时推送,打造24小时全天候
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充斥了整个社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速度也进入“飞速时代”,上游新闻设置了新闻推送功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新闻的传播速度进入了“秒速时代”,为让用户即使在未打开客户端的情况下,也不错过重大新闻事件。
2.1突出地方特色,抓住受众关注“痛点”,实现用户规模化
作为新推出的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上游新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信息的贴近性、抓住受众的眼球。要结合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依托重庆晨报的信息资源、渠道资源,推出有质量的地方新闻。同时,及时推出符合时宜的生活信息专题,如春节后是求职的高峰时期,上游新闻便推出了“求职一点通”栏目,依托客户端发布众多的职位需求,满足受众的需求。
2.2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打破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的现状
一家媒体健康发展的主力军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上游新闻要加大资金投入,要从其母体《重庆晨报》中挖掘高素质的新闻专业人员,以保障新闻的质量;要深耕新媒体技术,挖掘精通新媒体的技术人员;要依靠上游新闻自身的资源打开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信息的多元化。
2.3打造地方新闻客户端集群效益
在媒介快速发展的当今,各个地方媒体相继推出新闻客户端,但也造成了新闻客户端数量“小而全”的窘境,尤其是在同一个新闻上,不同媒体单打独斗,极易造成同质化发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影响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地方性的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要实现“合纵连横”,把地方相近的媒体集聚起来,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地方性的新闻客户端要推出具有本地特色、自身特色的信息来黏合受众。以“内容为王”为根本,但是不等于是纸媒的“复制”和“粘贴”,内容上要进一步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新闻报道的能力,及时更新的信息,抓住普通大众的关注点。进一步丰富其内容,报道贴近平民的视角,寻找符合大众口味、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选题进行深度解读报道。借助技术的应用能使得新闻客户端形式更加色彩斑斓,创新不同的内容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朱瑞.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和突围[J].青年记者,2014(12).
[2]李鹏.纸媒拓展移动互联网三问[J].新闻与写作,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