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琨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基于受众需求角度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研究
王 琨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摘 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获得生存、寻求发展,应以受众需求为视角,不断探索与创新。本文介绍了电视受众需求的概况,同时根据当前电视新闻编辑的不足,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旨在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使其受众基石更加稳固。
关键词:受众;需求;电视新闻;编辑;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精神需求。电视作为大众化的媒体,其拥有着广泛的受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电视台更加关注受众需求。但在工作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信息匮乏、内容枯燥、形式陈旧等,制约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影响着电视行业的进步。因此,在明确电视受众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创新对策,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1.1受众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电视受众主要是指接受电视新闻信息的群众,此类群体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对受众给予高度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了解传播的效果。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可知,在电视发展过程中,受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相关研究日渐深入的基础上,出现了与其相适应的传播研究内容。基本所有研究均肯定了受众对电视传播效果的决定性意义,因此,从受众需求角度开展各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受众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其需求的满足情况,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在受众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电视节目才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1]。
1.2受众心理需求的特点
在全球化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等相互交融,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其思想、理念与认识等也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与大众化的特点,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电视新闻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特点,同时要明确其对电视新闻发展的影响。此外,电视新闻的受众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受众可根据兴趣爱好随意地选择电视新闻,为了获得最新的信息,受众偏爱易于理解、形式简明的新闻节目。此外,受众心理需求也展现出了互动性,电视新闻节目属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需要与受众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互动交流也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2]。
2.1匮乏的信息
在受众心理需求特点日渐丰富的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不足日渐显现,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信息匮乏,特别是在信息快速更新与传播的背景下,受众接收着大量的信息,但电视新闻编辑仍利用固有的方式收集与整理信息,在此情况下,其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同时过于空泛,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3]。
2.2枯燥的内容
电视新闻编辑的内容过于枯燥,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为编辑过程中仅介绍新闻事实,此时的客观性陈述,难以吸引受众的目光。例如:部分电视新闻编辑利用单调、枯燥的镜头,讲解某一客观事实,此时不仅信息较少,同时内容也缺少丰富性与创新性。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其中涉及众多元素,在工作中借助不同的表现形式,便可以保证新闻传播的多样性与新颖性,但当前,电视新闻节目未能认识自身的优势,仅利用堆积的手段,导致节目画面缺少艺术性与流畅性,长此以往,受众基础将逐渐减弱,进而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也将更加困难[4]。
2.3陈旧的形式
由于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过于僵化,未能吸收创新的理念,在传统编辑模式的影响下,导致新闻的形式较为陈旧,画面过于单调。通过实践调查可知,部分新闻编辑内容明显缺少时效性与时代感,其发展违背了新闻规律,从而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当前,部分新闻编辑仍仅借助解说的形式,新闻节目不具备美感,并且新闻编排陈旧,在此情况下,制作的节目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受互联网及先进技术的影响,各类信息充斥着人的生活,而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电视新闻实现,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思想、行为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均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其心理需求,新闻编辑应遵循创新原则,采取创新对策,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
3.1创新原则
电视新闻编辑应关注受众的需求,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在实际编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涵盖新闻特点,对于新闻节目而言,其中涉及的新闻应具备真实性、实用性、时效性与趣味性等,在编辑时,应尽量凸显上述特点,通常情况下,涵盖的特点越多,新闻的质量越高;其二,注重新闻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具有较快的速度,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应利用不同的广播手段,如现场播报、连线等,不仅可以提高传播速度,也有利于现场感的营造,同时,新闻的信息应贴合社会生活,以此让受众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其三,把握新闻观,电视新闻节目应注重自身的舆论导向性,其播报的内容应符合和谐社会的构建需求[5]。
3.2创新对策
3.2.1提供丰富的信息
在信息时代,信息具有了丰富性,同时大量的信息保持着快速的更新,为了满足受众对多元、新鲜信息的需求,电视新闻编辑应将新闻背景与丰富信息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在此基础上,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将更加清晰。如果电视新闻仅单纯地陈述某一事件,未涉及其相关的前因后果,此时受众则难以理解新闻内容。因此,在工作中,电视新闻编辑应结合新闻内容,选择相应的背景资料,以此帮助受众理解新闻,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目标的达成[6]。
例如:关于神舟九号的系列新闻播报,应向受众介绍我国载人飞船的相关研究,让其了解所要传播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介绍天宫和神州九号对接的内容,此时受众对此内容的认识将更加准确与深刻。
同时,电视新闻播报时,应注重互动性,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才能够促进受众基础的巩固。当前,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便充分发挥了互动性的作用,此形式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对其成功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与学习,在互动性作用日渐凸显的情况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将获得可靠的保障,常见的措施有短信平台、热点电话等,日后工作中,电视新闻编辑应创新互动形式,以此利用受众的力量,收集最新的信息,保证新闻编辑的质量。
3.2.2选取创新的内容
电视新闻编辑在内容方面的创新,需要关注内容的选取与整合,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信息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通过对各类新闻稿件的分析与判断,保证各内容间搭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践中,应了解新闻内容的软硬度,如果一味强调硬或软,则会造成过于生硬或松软的问题,降低了整体内容的舒适度,如果新闻较硬,则要采用适合的软化处理法,此时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应不断创新,利用不同的播报渠道展示各类时政新闻;同时,要结合完整与系统的资料,使其以画面的形式呈现,以便实现对传统简单文字播报形式的改变与突破,而新闻也便拥有了一定的观赏性与新颖性。
同时,电视新闻编辑应注重完善电视节目的文字与动画,利用现代化、先进的制作技术,以此提高二者的多样性。在二者支持下,新闻信息的传递将更加有序与灵活,而冲击性的视听效果,将避免电视新闻收视率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进而利于此类节目的稳定发展。
3.2.3采用创新的形式
电视新闻编辑的落后性与传统性严重制约着节目的发展,影响着其传播的效果,为了扭转此局面,新闻编辑应注重时效性与创新性,在编排过程中,应对各类信息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合理的配置以此促进信息时效性的增强,这样才能够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借助先进的技术,其播放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改革与创新,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与报纸、杂志等传播形式相比,前者的时效性更为显著,如现场直播或转播,凸显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满足了受众对事件现状迫切了解的心理需求。在编排时,选用适合的直播方式,保证了新闻事件传输和播放的同步性。
为了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应进一步创新与健全现场播报机制,借助此机制,提高电视台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反应力与应对力。工作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应逐渐转变自身落后的新闻制作理念,吸收与学习新的理念与方法,注重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播报。
受众需求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为了凸显受众的重要性,新闻编辑应积极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的特点,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为其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不断创新新闻内容与播报形式,不断提高新闻收视率,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莹.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D].郑州:郑州大学,2006.
[2]石洪丽,阚婳.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195-196.
[3]王莎莎.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J].大众文艺,2014(8).
[4]韩海娥.从受众需求角度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5(7).
[5]张文明.基于受众需求角度解析电视新闻编辑[J].科技传播,2015(12).
[6]李晶晶.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