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珍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
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浅析
牛珍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
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当然,前提是音乐鉴赏教学的良好开展,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从新课改角度出发,就如何优化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性、有效性及实用性。
新课改;音乐鉴赏教学;教学策略
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化课改的情况下,新课标更加突出了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了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水平,满足新课改要求,良好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从新课改的视角出发,分析现阶段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结合音乐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来优化调整音乐鉴赏教学,从而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化,笔者提出了一些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在教育领域关于兴趣的探讨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兴趣对学生的影响不置可否,所以,要想在新课改背景下良好地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依旧要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开始。当前,要想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是否有音乐兴趣,对何种音乐比较感兴趣。相关调查显示,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比较浓厚,但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对经典音乐很少接触,不怎么感兴趣。基于此,在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巧妙地运用流行音乐、通俗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音乐的鉴赏。
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体验式教学。在整个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跟随音乐旋律,聆听音乐,感受情感,进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所以,音乐鉴赏教学的主旋律是情感体验,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音乐鉴赏教学,应当注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体验式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树立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来规划、设计情感教学。其次,在开展情感体验式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将学生视为欣赏者、评论者、创造者,播放蕴含不同情感的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体会音乐情感,待学生欣赏过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音乐感受以及所产生的情感体会。在此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或细腻的情感、或粗犷的情感、或宽容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真正体会音乐之美。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要求: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点。而要想使学生达到此标准,就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六种美,即优美和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喜剧美和悲剧美。在一首音乐之中会蕴含一种或多种音乐美,要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音乐美,需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通过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感受到音乐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节变化呢?自然是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音乐倾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音乐的倾听中感受到音符跳动中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发现音乐美。由此看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音乐要素的细节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音乐作品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时,所得到的快感是人生其他体验极少能提供的,分享那种快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此项任务,在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的能力,如此学生才能受到音乐精神、音乐素养的影响与熏陶,更好地成长。基于此,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正能量的流行音乐进行鉴赏,让学生受到激励与影响,从多角度入手选择有深度、有品位、有内涵的经典音乐来欣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音乐内涵,感受音乐美、学习音乐精神、培养音乐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的良好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等都有很大帮助。但要想良好地进行高中音乐教育,需要科学、合理地实施音乐鉴赏教学。也就是从新课改视角出发,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启发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等措施来优化调整音乐鉴赏教学,从而提高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素养。
[1]贺晓琳.新课改背景下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程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以茂名市茂港区第一中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4(15):259.
[3]赵丽萍.音乐为本乐在其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学咨询,2012(20):106.
[4]张禄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148.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