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和积极关系:对《个人历史》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2016-03-02 08:35:53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沃伦人生目标凯瑟琳

张 慧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



乐观和积极关系:对《个人历史》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张慧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

《个人历史》是美国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一部自传。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从乐观、凯瑟琳与家人和朋友的积极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凯瑟琳成功的原因,探讨了乐观和积极关系作为其成功的直接资源的重要作用。

个人历史;积极心理学;乐观;积极关系

《华盛顿邮报》(以下简称《邮报》)前总裁兼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1917—2001)卸任后,于1997年出版了自传《个人历史》(PersonalHistory),并荣获了1998年的普利策传记文学奖。《个人历史》讲述了凯瑟琳从一个被迫闯入新闻界、胆怯无助的丧夫之妇成长为一位无所畏惧的杰出发行人的传奇经历。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的人格特点和行为优势,要求心理学家们用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们的优势、潜能等。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一书中,凯特·海弗伦和伊洛娜·博尼韦尔将积极的人格看做优势和美德、缘由和资源以及回应[1]14。在积极心理学领域,资源(resource)指的是“在适应过程中被加以利用的人类、社会和物质资本的通用术语”[2]。弹力、情商、乐观、积极关系等都是人们抵御困难时加以运用的有效资源。在凯瑟琳通往成功的路上,她面对挑战时的乐观态度以及与家人、朋友的积极关系是其获得事业成功的直接资源。

一、乐观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把乐观看成心理缺陷、性格弱势或不成熟的标志,而把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视作心理健康、性格优势和成熟的标志[3]。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义乐观,“乐观被当代积极心理学称为重要的‘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人成长和获得成就的心理资源”[4]。一个人可以通过他对未来的期望被判断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乐观的人期待好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悲观的人则认为不好的事情将会发生在他们身上”[5]。期望是理解乐观的关键所在。

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由两大要素组成:第一是目标,它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导航灯,没有具体的目标就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第二是自我效能感,它强调的是人对于某一目标的强烈信念,缺乏自信的人将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因此,本文将着重从目标和自我效能感来探讨凯瑟琳的乐观心态。

(一)追求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也被称为个人计划、未来抱负等,是指导人们生活方向的激励性目标。如果说坚持是人们战胜逆境的精神力量,那么树立明确的目标则是人们奋斗的源动力。目标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导向性作用。查士德斐尔爵士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拥有坚定目标的人将会在追寻的道路上体验到有意义的生活并获得个人的成长。

凯瑟琳是半个犹太人,犹太基督教文明可以说是她的宗教信仰,教义中关于目标的界定也是她的追求,“它还产生了某种我能接受的基本理论,关于每个人要去实现的自身潜能的独一无二的目标,并且竭尽全力地去实现……”[6]532在凯瑟琳的一生中,目标一直是她竭尽全力追求的人生导航。此外,凯瑟琳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对于要做什么她有清醒的认知。随着凯瑟琳的成长,她周遭的环境和个人的境况也发生了变化。凯瑟琳的聪明之处在于她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主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凯瑟琳热衷于新闻业。她最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为此她做了诸多努力。在马迪拉念高中时,她加入了学校《闲谈者》杂志社的编辑队伍。1934年,凯瑟琳高中毕业上大学之前,在《邮报》的妇女版充当复印员或信使。自此,凯瑟琳时常在暑假里为《邮报》打工。1938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凯瑟琳在《旧金山新闻报》实习。这份报纸是初学者的理想之地,它给了凯瑟琳学习的机会。第二年,凯瑟琳返回《邮报》掌管“读者来信”栏目。

自凯瑟琳和菲尔·格雷厄姆结婚,尤其是菲尔接管《邮报》后,她的身份更多的是妻子和母亲。尽管凯瑟琳仍然在工作,但她开始有意识地转变她的人生目标——成为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将丈夫和孩子放在第一位。为此凯瑟琳开始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专心抚养年幼的孩子,坚定地支持丈夫的事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长时间的辛苦工作,菲尔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经过几年治疗而无效,菲尔于1963年用枪自尽,将偌大的公司留给了凯瑟琳一人。为了捍卫《邮报》 的所有权,凯瑟琳不得不出任公司总裁。接管公司后,凯瑟琳所有的目标都与公司的发展有关。她继续坚持《邮报》保持中立的策略,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竭尽所能使报纸闻名于世。她努力解决公司的劳工纠纷和管理缺陷,终于使《邮报》成为美国富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二)自我效能感

在积极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人们相信他们可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或者期望的结果的一种坚定信念”[1]104。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相信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自己的能力去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生目标和自我效能感亦是如此。拥有自我效能感的人会设置更多的目标,在困难面前会继续为目标而奋斗。人生目标反过来将会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时间和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在凯瑟琳设定和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在目标的实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凯瑟琳最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恰如她在给姐姐比斯·迈耶的回信中叙述的那样:“我想投身到报业工作……我有能力成为一名好记者,我是说真正优秀的记者,这是上帝给予极少数人的礼物。”[6]921938年凯瑟琳初涉新闻界,在《旧金山新闻报》实习,她出色的表现和突出的能力得到了报社的认可。两个月的实习期以后,报社老板告诉凯瑟琳的父亲,希望凯瑟琳能永远地留下来。

尽管缺乏领导管理公司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凯瑟琳拥有良好的判断力,知晓何时该听从并接受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1968年,凯瑟琳采纳时任《邮报》总编的霍华德·西蒙斯的建议,对报纸进行改革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周末版,这使得报纸的销量大增,如今周末版仍是《邮报》的一大特色。1971年,由于急需资金,弗里茨·毕比建议公司上市。考虑到报社的经济处境以及上市将会有利于报社的经营,凯瑟琳采纳了弗里茨·毕比的建议,决定让公司上市。上市为公司带来了诸多好处。尽管常被公众质疑,凯瑟琳仍坚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目标。也正是她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认知帮助她实现了人生目标。

追求人生目标和自我效能感是认识乐观的重要基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凯瑟琳获得成功的起点和源泉,它激发凯瑟琳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应对挫折,走出困境,也使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积极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人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快乐来自家庭,所以心理学很早就把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家庭关系主要包括三个子关系:婚姻子关系、亲子子关系、血亲子关系①[7]。家庭是个体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

(一)亲子关系

凯瑟琳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她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教育。“家庭就是培养远大志向、热爱知识及动力和美德的教育基地,这已经成为犹太民族的突出特征”[8]。尽管在凯瑟琳的童年生活中,她的父母经常缺席,他们还是在凯瑟琳的人生中扮演着启蒙老师的角色。“子女对父母是听其言、观其行……父母从大大小小的方面都对我们产生了影响”[6]48。凯瑟琳的父母有着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她对艺术、政治等产生兴趣,让她对事物有一个良好的鉴别力。父母还从小教育凯瑟琳不能只做一个阔家小姐,而必须做些事情,参与有益的工作。凯瑟琳的父母都热衷于公众事务和社会福利。在他们的熏陶下,凯瑟琳对社会公益多加关注,她在晚年积极参与儿童的教育、福利等社会事务。

大多数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是最重要的角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信念正逐渐得到改变。人们发现,尽管从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总量来说,父亲是少于母亲,但从对孩子的影响来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比母亲低”[9]。在凯瑟琳的一生中,父亲对她的引导尤为重要,她的人生目标与想法都受他的影响。尽管凯瑟琳的父亲尤金·迈耶不善于表达情感,但是他用某种方式表达了对她的信任。在凯瑟琳的成长中,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了她所需要的精神呵护。凯瑟琳在《旧金山新闻报》实习期间,父亲让凯瑟琳把她所有的采访报道寄给他,并敦促凯瑟琳继续给他写信,以此作为学习写作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凯瑟琳的父亲经常通过信件和凯瑟琳讨论报纸的发展以及取得的进步,这对凯瑟琳以后领导公司大有裨益。

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好榜样。“小时候目睹家人以乐观方式应对逆境(如失业、贫穷等)并走出逆境的人,长大后更有可能变得乐观”[10]。凯瑟琳的父亲在商业上触礁后,会进行思考、总结并制订商务发展计划,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父亲面对逆境时的言行举止是凯瑟琳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促使她成为一个满怀希望的积极的人,这是凯瑟琳积极乐观性格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

(二)夫妻关系

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这种关系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强烈的、经常的和全面的相互依赖的关系”[11]。尽管凯瑟琳的婚姻在1963年因为菲尔和《新闻周刊》的罗宾·伍德的婚外情而几近破裂,但是她和菲尔的婚姻确实使她受益良多。菲尓消除了凯瑟琳对新的和不同的观点的抗拒,使她接纳政治观点不同的人,也使她在遭遇挫折时不是去批评别人,而是检讨自己。此外,菲尔对凯瑟琳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让她懂得去接触各式各样的人,“他曾鼓励我和孩子们要对别人有好奇心,不要在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对他们的为人和他们的动机想当然”[6]513。正是菲尔的引导让凯瑟琳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怀疑、拒绝沃伦·巴菲特,而是和他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菲尔接管公司之后常和凯瑟琳交换意见,他相信与妻子分享他正在干的事业是有意义的,这使凯瑟琳可以时刻了解公司的进展,学习与人交谈的要领和管理知识,为以后经营公司做了准备。

积极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凯瑟琳和父亲的亲子关系以及与丈夫菲尔亲密的夫妻关系满足了凯瑟琳的归属感,增强了她的个人优势,给予她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应对挑战与挫折,是她走向成功的坚强后盾。

三、积极的朋友关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他人很重要,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和他人的联系,因此积极心理学把关系,尤其是朋友关系视为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深厚的友情是构建个人积极人格、寻求社会支持、寻找快乐和幸福感的主要源泉之一。诚如美国思想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所言:“友谊既是快乐之源泉,又是健康之要素。”

朋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当身处困境时,朋友会给予及时的帮助,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凯瑟琳有一群坦诚相待的朋友,例如专栏作家约瑟夫·艾尔索普、沃尔特·李普曼,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等等。拥有这么多的朋友对凯瑟琳而言是一大幸事。无论是在凯瑟琳最初运营公司的困难时期,还是在凯瑟琳深陷“五角大楼事件”“水门事件”以及“印刷工人罢工”等挑战中,朋友始终站在她的身后,给予她坚定的支持,把力量和创造力以及经营管理公司的成功经验传递给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朋友们一如既往的帮助和支持,凯瑟琳很难克服事业上的重重困难并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凯瑟琳的一生中,她和沃伦持续一生的友情常常是旁人羡慕的对象。沃伦是凯瑟琳的好朋友兼重要顾问,他的到来使凯瑟琳开启了人生一个新阶段。沃伦竭力向她传授商业知识和技能,教给凯瑟琳思考商业问题的基本原则。在他们见面时,沃伦总是随身携带尽可能多的年报,然后带着凯瑟琳从头到尾地分析,描述不同的企业类型,阐明他在实体公司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传授先进理念并教给凯瑟琳具体细节。当《邮报》在1975年遭遇印刷工人罢工事件时,沃伦给予了凯瑟琳极大的帮助。他在罢工后的第一时间赶过来,除了始终如一的支持外,沃伦还给予了凯瑟琳实质性的建议。邮寄周日版的报纸是一项非常耗时、枯燥无味且艰苦的工作,作为公司股东的沃伦经常在周六晚上和凯瑟琳一起待在邮件室里准备邮寄星期天的报纸,这实属难得。

这段友谊带给了凯瑟琳诸多好处,“长时间的交谈启发了这么多新思路,改变了我原有的一些想法”[6]533。沃伦在许多让凯瑟琳担忧的事情上消除了她的不安,增添了她的信心,开阔了她的眼界,让她对商业、对报纸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他不时提醒凯瑟琳要对那些她所没有察觉的问题保持警惕。沃伦的建议和他们之间不断的交流对凯瑟琳的多项举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他在身边,就像有一个商业方面的私人精神科医生”[6]537。

凯瑟琳与家人及朋友的积极关系是她生命中珍贵的财产,是其获得社会支持、取得成功的主要源泉之一,它消除了凯瑟琳的不安,给了她莫大的安慰,让她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实现人生目标。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凯瑟琳面对困难、挑战时的积极乐观态度以及和家人朋友的积极关系,可以作为人们战胜困难和失败、获得成功的借鉴,激励人们尤其是女性在充满曲折的道路上勇敢追逐梦想。

注释:

①婚姻子关系,即家庭亲密关系,尤指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亲子子关系,主要包括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血亲子关系,又称为近亲关系,如孩子间的关系、祖孙关系等。

[1]HEFFERON K,BONIWELL I.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London:Open University Press,2011.

[2]SYNDER R C,LOPEZ J 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77.

[3]PETERSON C.The Future of Optimism[J].American Psychology ,2000(55):44-55.

[4]侯典牧.如何学会做一个乐观的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3.

[5]CARVER S C,SCHEIER F M.Optimism [G]// SYNDER R C, LOPEZ J 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231-243.

[6]GRAHAM K.Personal History [M].New York:Vintage Books,1997.

[7]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74.

[8]杰克·罗森.犹太成功的秘密[M].徐新,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51.

[9]MARSIGLIO W,AMATO P,DAY R D,LAMB M E.Scholarship on Fatherhood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0(4):1173-1191.

[10]艾伦·卡尔.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M].丁丹,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99.

[11]KELLY H H,BERSCHEID E,CHRISTENSEN A,et al.Close Relationships [M].San Francisco:Freeman, 1983:38.

【责任编辑郭庆林】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ism and Positive: 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onal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ZHANG 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PersonalHistoryis an autobiography of Katharine Graham, the most powerful women in the American Press. Based on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Katharine’s suc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ptimism, Katharine’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her families and friends, which explore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optimism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s direct resource for Katharine’s success.

PersonalHistory; positive psychology; optimism; positive relationship

2016-01-09

2015年度河南大学优秀研究生硕士论文培育计划项目(Y1516010)

张慧(1989—),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I106

A

2095-7726(2016)05-0041-04

猜你喜欢
沃伦人生目标凯瑟琳
完美的鲨鱼
小读者(2022年23期)2023-01-16 09:03:48
拉长时间的公平
做人与处世(2022年5期)2022-05-26 23:08:30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0
美国沃伦·阿尔波特基金奖概览(上)
中国市场(2016年44期)2016-05-17 05:15:12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目标的研究述评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知识窗(2014年9期)2014-12-08 02:17:52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
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