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日汉双语省略表达浅析

2016-03-02 07:56:25青岛工学院郑世凤
学苑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缺省省略日语

青岛工学院 郑世凤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日汉双语省略表达浅析

青岛工学院 郑世凤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目的就是寻找最佳关联。拥有共同知识的交际双方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东西,来提高双方的交际效率。日语和汉语相比较而言,日语的省略表达更多。

日汉 省略 语境 关联

一、关联理论视点

关联理论是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 Deirdre Wilson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的。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它对语用学和认知学的贡献很大。他们认为,人类交际涉及明示和推理这两个方面,且双方密切关联。明示与说话人相关,推理与听话人相关。在说话人的明示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为推理者提供必要依据,使听话人从中寻找“关联”——说话人的话语在听话人的语境假设中产生的语境效果。因此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的默契配合主要在于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而不是合作原则。所谓关联,就是认知与推理过程,其目的就是获得最佳语境效果。两位作者因此而提出了总的认知原则——关联原则。关联原则包含两点: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认为人类认知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交际原则认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交际的目的就是寻找最佳关联,让听话人或者读者用最小的推导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二、日汉双语中的省略表达研究

1.日汉双语中省略表达的几种情况。

在日汉双语中,由于中日文化及语言本身的构造和使用习惯、中日交际心理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两种语言的互译会出现很多难点。日语中常用的省略表达,概括来讲大致有人称代名词的省略、数量词中最少量的省略、委婉表达时后半句的省略、双方共知部分的省略、根据文脉可以推测出的内容的省略几种情况。以下依次举例来看上述几种代表性省略表达。

人称代名词的省略

-これ,あげるよ。(这个,送你了。)

数量词中最少量的省略

庭に猫がいます。(院子里有一只猫。)

委婉表达时后半句的省略

-あしたの晩はお暇ですか。

-あしたはちょっと。(明天有点儿不方便呢。)

双方共知部分、根据文脉可以推测出的内容的省略

僕は牛丼です。(我要一份牛肉盖浇饭。)

2.日汉互译词量的不对等。

其实上述例子当中出现了日语中使用了,汉语中却进行了省略翻译的表达。

日本から来たものです。(我来自日本。)

这些形式的、补助的成分之所以在日语中被多用,主要原因在于日语跟汉语不同,汉语是孤立语,不需要这些附属成分。而日语是黏着语,需要这些附属补助的成分,所以在日汉互译中出现了这种词量的不对等。本文对此不作深入探究。

3.日语中省略表达较多的原因。

日语中之所以省略表达较多,可以从语言背后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来考虑。

地理方面,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很多,狭窄的地界互相熟知的人们很多时候不用明言即可“以心传心”,互相体察对方的想法和心情,即所谓的“察知文化”。

历史方面,日本古代是以集体农业活动的形式从事生产的,其集团意识与其农业社会中的“村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日本近代化的成功及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更是形成了强烈的集团意识。封建社会以来形成的严格的“上下关系”更是让日本人不敢随意主张自己,而是用婉转表达来保护自我,体贴他人。

文化方面,可以想到的首先是所谓“甘え”文化、“恥”文化等。长期生活在集团当中,以家庭为单位深受生存支柱——企业关照的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孩子依赖母亲般的依赖心理。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暧昧表达也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乃至文学作品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美意识”。没有自我的人生总归是寂寞的,于是他们又创造出所谓“寂寞”“闲寂”的美学。

4.汉语相应情况下省略表达比日语少的探析。

日语的上述几种省略,汉语表达中也会省略的主要是双方共知部分,在此不作重点研究。其他三种情况基本都不会省略。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资源辽阔、物种繁多、56个民族集聚的大国。地理环境复杂,人口众多。在中国,那么多人要在严峻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下生活下去,就必须强大自我,同时又要学会清晰地主张自我,彼此之间才能够进行交流、贸易,实现共赢。

文化意识方面,中国人更喜欢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不喜欢藏着掖着、含混不清的表达。李白的豪迈激昂、杜甫的至性至清都是个性鲜明的例子。

5.在交际过程中,共同的背景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拥有共同知识的交际双方会因为这些共识而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东西,来提高双方的交际效率。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被叫作“情境缺省”。

在共同的生活环境、背景下生活的日本人在说话中便经常利用这种“情境缺省”。很多话不需要特别言明,靠语言结构、语言本身的特征和彼此共同的文化背景就能了解对方的意思,同时这种不言明也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教养和品位。

同为日本人,共同生活在被海洋包围的岛国,受到统一体制性的教育,这些共享的知识背景让日本人之间互相体谅、察知,于是出现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的“语境缺省”,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文化缺省”。这种缺省正是关联原则在语用中的完美表现。而中国的地大物博、种类繁多使明确沟通成为一种必要,除了可以根据上下文被推知的省略,交际双方共知的某些东西的省略,相对来说省略较少。

[1]金田一春彦.日本语[M].岩波书社.1988

[2]叶渭渠主编.日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本文属“青岛工学院2015年度董事长科研资助基金项目+2015KY006+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日汉互译中省略翻译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缺省省略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外国语文(2015年4期)2015-11-14 01:57:56
中间的省略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