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诗
(福建省厦门市思北小学)
“链接”开启活力课堂
——浅谈低年级语文链接式课堂教学策略
朱玮诗
(福建省厦门市思北小学)
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进行语文学习的课内外联系与拓展延伸,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务。分别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识字和阅读两个方面简要谈谈链接式教学策略。
链接式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识字;阅读
链接是指在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过程。链接具有选择性、跳跃性和整体性,是把事物有选择地连接在一起,可以随着需要跳跃连接,使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也处处需要这种“桥梁”来丰富内容、嫁接主题,所以,链接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以下,笔者分别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识字和阅读两个方面简要谈谈链接式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也陆续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是,由于很多字的笔画多、结构复杂,学生在识记生字上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有时会出现认读错误或书写错误的情况。如何运用课堂教学上的链接指导学生识字是关键。
1.链接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把这些生字记住记牢的”,链接了识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2.链接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识字意识
培养现代化公民必备的语文素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语言文字知识。语文学科的许多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开展口语交际、观察生活中的广告牌等实践活动。通过对这些汉字的留意,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习。
以古诗《所见》的教学为例。本课中有一个生字“童”,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之后,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同”字,与“童”字列在一起,让学生辨别,从而掌握生字的运用。左边的“同”表示一起的意思,“同学”就是一起上学、一起学习的人;而右边的“童”表示小朋友,“童话”就是孩子们读的故事。
通过这样直白、具体的解释,学生对两个字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这时,再做一至两组同上的听词辨字练习,学生就能较为扎实地掌握“童”字了。
通过联系实际,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升华,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生成效果,有效提高新课改课堂教学效果。
3.链接其他学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信息,打破学科界限。生活的外延和学习的外延相等。同样,识字教学也需要链接各学科的信息。如,学习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课文《春天来了》时链接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进行一些生字的认读和复习。跨学科的综合性链接既能使知识融会贯通,使课堂充满活力,又能够使学生全面汲取人类文化的营养。
语文学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只重视课本的学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语文教学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应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大量的信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1.立足文本,让链接式教学落到实处
如何对阅读文本进行有效的链接?以教促学的“阅读境界”,使教学的内涵拓展到了人文情愫中,因此可以根据阅读文本题材的不同,从背景、主题和体验进行链接,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立足于文本的链接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推动了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从不同作家的作品中了解不同的写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作者的创作,进一步实现作品的价值。
2.链接背景资料,创设情境了解文本
对于文本内容的了解是建立在熟悉时代背景、情境情感、作者或人物生平的基础之上的。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对于很多时代的大背景和人物形象都没有印象和概念,这时候,老师对于资料的链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如,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两篇课文,都有着特殊的背景。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前导入部分,我先问学生:“你们知道毛泽东是谁吗?”一些学生就会回答:“是国家主席。”……当学生陆陆续续说了一些之后,我再出示幻灯片,挑选一些跟本课有关的毛主席的资料和学生分享,并对战争的背景稍作介绍。
而在《王二小》这一课中,我给学生介绍了抗日战争,让学生体会到那种大环境下每个中国人的心情,为之后体会小英雄的勇敢和伟大铺下情感基础。
3.链接多种媒体,丰富各种感官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没有体验,无所谓建构;没有建构,体验也就失去意义。创设情境是体验的第一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图片、背景音乐、情境导语等铺设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性,让学生感动。
最常运用的当属在诗歌和文章阅读中的配乐朗诵,如《春晓》《我多想去看看》《柳树醒了》等课文。在这个基础之上引领学生移情,把自己看作阅读中的人物,演绎心灵。演文本、谈感想、写心得,使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发展、升华。
总之,教学的“链接”要以教材为原点,链接相关材料,真正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理解课文服务,为提升文本价值服务,为充实文本内容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郭昶.开源立本节时共读: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策略谈[J].浙江教育科学,2005(06).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