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切忌“零敲碎打”
——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断为例

2016-03-02 03:50吴昌龙朱延桂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禁渔期鲈鱼汤姆

吴昌龙 朱延桂

课堂提问要以“主问题”驱动教学任务,对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化零为整,构建“主问题”,切忌“零敲碎打”的提问方式。

(整体感知课文叙述顺序之后教师追问)

师:大家通过课前阅读都有哪些疑问呢?

生:父亲为什么要坚持把鱼放掉呢?“禁渔期”是指什么呢?为什么“我”不想把这条鱼放掉?……

师:大家提出“为什么坚持把这条鱼放掉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和父亲坚持放鱼的理由

(生默读、圈画、思考、交流;师巡视。)

师: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我”愿意放吗?(不愿意)哪个词语最能说明我不愿意?

生:慢吞吞。

师:从慢吞吞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依依不舍。

师:从哪里可以体会到?

生:“鱼竿弯成了弧形”“小心翼翼”“拖”“提”等语句可以体会鲈鱼之大。

师:能读好这些词语吗?(师指导,生朗读。)

师:汤姆舍不得放掉鱼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人发现,只有爸爸和汤姆两个人知道。

师:哪些语句告诉你的,读一读。

师:除了以上两个理由,还有吗?(生沉默)

师:汤姆从何时开始钓鱼?又花了多少时间钓到这条鱼?

生:从“夜幕初垂”到“十点”,约四五个小时。

师:花了四五个小时才钓到一条大鲈鱼,真的很不容易。

师:再看这是怎样的四个小时。

(课件出示: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师:这一句话仅仅是具体描写汤姆如何钓鱼的吗,还可以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不是,表面上写钓鱼,实际上写汤姆钓鱼技术的熟练。

师:如此熟练的技术,汤姆却花了四五个小时,这条大鲈鱼的确来之不易。

师:还有同学问什么是“禁渔期”?读读下面的资料,你读懂了什么呢?

(出示美国禁渔期相关资料)

生:禁渔期是不可以钓鱼的。

生:从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说明禁渔期很长,要等待三个月。

师:看来,汤姆为了钓到这条鱼等待了很长的时间。他等待了整整一个漫长的禁渔期。这条鱼真的来之不易。为了留住这条大鲈鱼,“我”说了三个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是那么的充分。可父亲是什么态度?他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找到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生读句子,紧扣“必须”“斩钉截铁”等词语品味父亲态度、言行。)

……

一、扣主问题,统领全文

提问不仅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思维、增强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有效载体。教师选择学生整体阅读后质疑的问题“为什么坚持把这条鱼放掉呢?”作为研究的主问题。让学生品读汤姆不愿意放鱼的句子,并交流感受,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汤姆对大鱼的不舍,钓鱼技术的娴熟,以及钓到这条大鲈鱼的不易。这样以学生的思考,选择主问题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序地思品语言,思辨言行,课堂变得简洁、高效。

二、扣主问题,落实语用

语文教学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放在首位。教学围绕探寻“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这一问题,让学生品读文中写汤姆“小心翼翼”“拖”“提”等钓到大鲈鱼的动作,进而延伸阅读了“禁渔期”“技术熟练”等相关课内外言语内容,或在阅读中搜集信息,或品味言外之意,以朗读、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感知体会汤姆的心情,钓鱼技术的熟练,把整篇课文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吸收语言文字中的精华,学习作者表达的真实用意。

三、扣主问题,深层对话

教学紧扣“为什么坚持把这条鱼放掉呢?”这一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层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启发引导,不断归纳总结,明白了汤姆不愿意放鱼的三条理由。这样的对话不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放”和“不放”矛盾冲突的思维思辨,更领悟对话思辨要在具体语境和深层对话中理解文字背后秘密的方法,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过程三维目标合一推进。

教学要抓住主问题,做到牵一“问”而动全课,让学生通过深层对话,产生了新的阅读期待,让阅读变成了一次愉悦的旅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落到了实处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禁渔期鲈鱼汤姆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千舟竞发
长江十年禁渔影响你今年吃鱼吗
贪吃的汤姆
我国七大流域将全面实行禁渔期制度
2019是瑞士“鲈鱼年”
掉钱
磁县认真开展禁渔期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