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
(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英语教师在TPACK视阈下的专业化发展
杨茜
(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在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被广为应用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英语教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其专业化发展也随之有了新需要与新进展。教育信息技术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PACK;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一般翻译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提出的新要求。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主要由科学技术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同时创造了信息技术支持下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为了使特殊需要的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回归主流社会,特殊教育学校采取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室等各种电子设备辅助教学。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英语教师的学科能力是教学的前提,而当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教学的必要条件。
特殊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界定离不开发展的目标指向和内涵定位,离不开发展标准的制订。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但教师发展并不只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情境性,与教师工作学习所处的环境以及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紧密相关。因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外在环境的要求与影响,也有其内在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吴寒所言: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应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现状,自觉拟定专业发展计划,选择恰当的专业学习内容,监控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和评价自我专业发展目标。
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文秋芳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跳出了以传授理性知识为导向的教师教育传统框架,开始承认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实践知识的作用与地位。在新课标要求下要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还课堂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发展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网络探究学习(Webquest)、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殊教育英语教师能力除有一般教师教学能力的共性外,还表现出显著的特殊教育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能有效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知识情境体验,可使情境教学更加仿真化,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清晰地掌握所教授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把“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强调推进信息化,强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融合是一个互相欣赏、互相靠近的过程;融合是自然的、柔和的,而非生硬的;融合是一种润滑和渗透,更流畅、更高效;融合是弥漫的、无处不在的;融合不再是主体、客体二分,而是二位一体,形成新的创新体系,创新是融合的结果,也是必然。”在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特殊需要的学生,例如聋哑学生,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时,英语语言的表达不能被学生完全接收,教师要传达的语意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的接收或者正确地理解,因此需要除了手语、唇语以外额外辅助学生理解教师要表达的语意,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此尤为重要。特殊教育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能够运用多媒体软件等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网络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出使用所学语言及时应用的环境。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演示示范语言的使用环境,对学习者来说更为重要。微课的使用可以使知识点更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视频图像的直观观察,能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范围。在网络探究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活学活用,这也是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回归主流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TPACK视阈下的特殊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教学、学习和研究的同期互动,是这三个环节基于信息技术的共同存在。其中教决定了研的方向,研决定了学的内容,还能提升教和学的质量;教是知识的输出,学是知识的输入,研是知识的生成。现代信息技术为特殊教育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持和便利的条件,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纵向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1]吴寒.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外语,2011(04):71-75.
[2]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0(04):77-83.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