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涛
(黑龙江省通河县岔林河农场学校)
历史教师担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任
颜涛
(黑龙江省通河县岔林河农场学校)
中华文明历时千年,历久弥新,不断丰富、不断壮大,那些优秀的民族精神能否得以传承,继而发扬光大,被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吸收和继承,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重如泰山。在当今看似和平的外衣下,有多少不和平的因素在蠢蠢欲动:美国有意把价值观输出攻势渗透在国家间正常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学术交流中;日本军国主义阴云不散,右翼势力频频抬头;西方反华势力“中国威胁论”等喧嚣尘上,个别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在大肆贬低中国形象,这些都对我们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尤其是时刻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擦亮学生的双眼,是当今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振兴而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英雄和爱国人士:张骞两次通西域;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他们抵御外辱、保卫疆土、维护国家统一、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古代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在不少有识之士的言行中也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劳苦大众不堪压迫的心声;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孟子也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唐太宗李世民也有“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王安石的变法兴利除弊。根据这些史实,我教育学生:人类的活动总是具有社会性。每一个人都应当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只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我们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块基石,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才更坚实、牢固。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同心团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历史人物也大有人在,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识到“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在治国创业中坚持节俭、力戒奢糜。这与他的政绩贞观之治不无关系。教育学生从民族的记忆中走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汇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潮。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从未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孔繁森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充满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等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项固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肩上的重担促使我们要不忘使命,未来的道路虽漫长而遥远,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所做的努力永远也不会停歇。
高德强.论民族精神与中国和平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