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玉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形式和载体研究
王满玉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社会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可以为大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大环境打好基础。大学生在高校社会实践组织的领导下,在假期或课余时间,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进行有组织的社会实习实践行动,已经在全国各高校日渐普遍。
1.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猜想和途径,若要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些理论知识加以深化利用,就必须历经实践的锤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拉近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距离,丰富知识素养,锻炼实干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帮助大学生养成创新思想
在信息时代,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最核心竞争力,而创新能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开展社会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创新意识。
3.使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近些年来,在独生子政策和父母离异现象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并提前体验社会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增进彼此的感情,此举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生存的不易,使大学生多为他人考虑,养成谦让的品质。
1.大学生普遍不重视社会实践
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者,直接决定了实践成果的优劣。实践活动是大学课程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这一课程,在实践中行为散漫,或是不服从统一管理。这种现象阻碍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2.活动形式不丰富
当前高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以地方参观、观摩工厂专业为主,却没有让学生融入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一些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是走走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收到实际成效。
3.资金支持不足
大学生实践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的,但现阶段实践活动往往得不到学校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校内社会实践部去外界公司企业拉得赞助机会。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不顺利,也没有对学生产生积极深入的影响。
针对现阶段大学实践活动中的缺陷,高校组织应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建立一个有规范标准可参照的活动运作模式,以确保活动流程顺利进行。
1.建立系统的社会实践模式
大学实践活动以校园社会实践部号召组织作为开端,至活动最终结束,其流程包含着许多细小繁杂的具体工作。如何将这些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划,为社会实践任务提供理论参考和方向指导,是社会实践改革的首要工作。具体来说,将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和校团委联结成一个整体,通过集中商讨和整体规划,对活动目标、活动开展方式、活动进行范围和具体实施办法进行综合评价。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团委部门要对实践工作和每名大学生的表现进行监督评价,并将这些统计数据打印成册转达给社会实践部门,以供社会实践最终成绩评估参考。这种科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使活动有条有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多校园中学不到的东西。
2.创办大学生实践基地
大学为了更好地争取社会和相关企业的支持,要积极开拓与社会群体组织联络的渠道,从而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工作领域。
某高校机电学院院长近年来接到了学校发布的名为“广泛深入合作,拓宽实践渠道”的学生社会实践方式改革通知,为了使机电专业大学生从事与所学知识对口的社会生产工作,院长授命社会实践部与当地知名机床制造企业取得联系。社会实践部长通过走访,本着“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向企业管理者传达了高校拟定在该地区创办社会实习基地的计划,希望得到企业的支持,开展全方面合作。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达成了合作共识,建立了学校、实践大学生与机床企业三位一体的实习基地,加强了学生的实干能力,也为机床厂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3.加大对社会实践工作的资金投入
实践活动需要基本的经费保障,对此校方应大力支持。学校可以广泛争取社会支持或直接投入一定资金,以支持社会实践中的项目推广、组织宣传、行动保障等工作,从而增加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数量。在选择项目种类和实践地点之前,可以借助经费成立实践项目研究组,对要开展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并进一步筛选出最为适宜的项目,提高大学生实践的实际效果。
4.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评估制度
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不能完全放手,应做好相应的宏观把控工作,对具体活动进行约束。校方要制定健全合理的学时学分考核制度,将学生的实践表现、工作水平、参与程度都纳入考核评估体系中。与此同时,学校要严令各分院对实践活动进行监管,把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加入年终学院工作评价中,从而提升学院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周健,陈强.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2(1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