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 陈虹
论述文如何选择论述基点
□江海 陈虹
论述文章的核心论述点称为论述基点。论述基点的选择关乎一篇论述文章的成败。目前高中生写这类文章,有两种流行的基点选择:一是供料中的关键词,二是供料中的参考论点。这两种选择都有较大弊端。我建议以供料中潜在的矛盾或问题为基点。论述基点的选择关乎作者的个性、写作素养及为文态度。
论述文;论述基点;选择
每篇论述文章都有一个核心论述点,我们把这个论述点称作文章的论述基点。中学新材料型论述类文章,论述基点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所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二是作文材料中已经明示或暗示出的论点,三是对作文材料中所涉论题进行分析而发现的矛盾或问题。当前高中生最欠缺的是第三种。下面以浙江省2016年高考作文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第一种论述基点往往是只抓其一,不见其二,失之偏颇。比如只谈“虚拟”或只谈“现实”。要么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将“虚拟”当成虚幻、幻想,不切实际的同义词,从而大谈特谈什么陶渊明活在虚幻中,屈原幻想的理想社会不能成真即抱石投江等。这样的论述只能徒劳而无功。
第二种论述基点可能是最省力的。供料中已经给出参考的论点,如题中划线部分,看似一切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但,这种评论基点可能也是问题最多的。“辩证逻辑的论证,不像形式逻辑那样先有论点,然后选择论据组织论证”(《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按照孙绍振教授的观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形式逻辑的确立,拘囿了高中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寻找论据证明论点,就等于首先承认了论点的正确性,而每一个论点实际上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这种先入为主地将所谓的“论点”当作绝对的权威,赋予其绝对正确性,然后进行封闭式的筛选论证,其前提就是片面的,是有问题的,其论证往往有着掩耳盗铃式的荒谬性。
鉴于此,我们提倡第三种论述基点,对所涉论题进行分析而发现矛盾、发现问题,以这个矛盾或问题作为论述基点才最符合论述文要旨。论述文是说服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一种说理性文章。这种观点往往是作者的独到发现,是一段时间(甚至长期)研究后得来的成果,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带有自己独特思考烙印的,是严密逻辑推理的结果,而不是信手拈来的。
来看一篇满分作文。
虚拟吃灵魂
浙江一考生
蚜虫吃草,锈吃铁,虚拟的世界吃灵魂。
当今,人工智能日益发达,人们渐渐得益于智能的现代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全部都是虚拟的,在人们都在为这些技术叫好的时候,我不免有一种惶恐,真的要拥抱它,让它发展下去吗?
虚拟世界的确对于人来说有一种无法阻绝的吸引力,像一个黑洞不断将我们吸向它,一旦吸入便一发不可收拾,拿网络游戏来说,不少青少年选择了将自己血气方刚的青春献给了这个无底洞般的虚拟世界,他们愿意将原可以飞奔在篮球场上的身体变为电脑前那几近曲折的佝偻的躯壳,早已没有那神采奕奕的灵魂,灵魂在里头,躯壳在外头。
虚拟使灵魂空虚,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将全方位生活在虚拟里,难道我们就没有恐慌感吗?全地球都缩小到了一个屋子,从地球村转变为地球屋似乎触手可及。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数字组成的社区中,我们在其中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串数字,一串编码,我们似乎是被人控制,根据编程在生活,在虚拟世界,我们不用动腿,不用走路,交谈的对象是数字,穿的是数字,吃的也都是数字,真的不可怕吗?想想进化论吧,到那时候的人类,都退化得只剩下那个只有脑子在动的肉团了。
船停在码头上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也不是我们所要的追求。难道我们的追求就是生活在一片虚拟之中吗?在舒适的虚拟世界里安乐死?
周国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只有在乡村里才保留着上帝创造时的样子,它是岁月与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已经被抽象了,它是日历和数字。”城市好比作虚拟的世界,在虚拟之中,一切都以被抽象,不是原本的东西了,因为虚拟吃的是灵魂。
人的生命之中总有些历练,总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体验,不能像未来有虚拟现实设备那样所有的事都可以一体化完成,这样的生活未免太好了,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过,北欧人有理性的思维,但这个地区却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就是因为太好了,有些人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如上所说,我们不要被一片大好的虚拟所诱惑了,虚拟吃的是灵魂,不要做虚拟的奴隶,行尸走肉。
现实世界有明月陪伴着我,有微风轻抚着我,有无涯的大海让我观望,有无数的回忆尽我思量,若孤身活在虚拟之中,是乐,还是痛苦?
本文作者既看到了材料中的关键词 “虚拟”“现实”,也看到了三种观点方向——或拥抱,或远离,或保持适当距离,但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草草选择其中一种,便不加思索,立刻成文,而是透过材料呈现的表象,进一步思考,洞察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世界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冲击,认识到 “虚拟”不但会束缚人的形体,更会锢囿人的灵魂。这一深层次问题的发现,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思维素养。作者先提炼出自己的评论基点——“虚拟吃灵魂”,接着围绕这一基点展开议论分析,最后得出“绝不做虚拟世界的奴隶,而要阳光般的现实存在”的结论。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又因思考有深度而熠熠生辉。
论述基点关乎一篇文章的成败。选择什么样的论述基点,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与一个人的为文态度有关,当然更与一个人的写作素养与思维品质有关。
要想写好这类文章,平时必须多阅读。阅读可以涵养人的性情,让人慢下来,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便于思考。阅读可以感受文章之美,文章之畅,文章之深。好文章品读得多了,自然能提高欣赏品味及对好文章的敬畏之心。自己再作文时,就不会那么急躁,那么急功近利,这样作文才可能独立思考,有个人创见。作深度阅读,尤其是多阅读一些思辨性强的文章,日积月累,写作素养提高了,思维品质提升了,看问题自然会别具慧眼,而不是人云亦云;思考问题才可能抓核心,看本质,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将浮云作天空;分析起问题来,方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头头是道,充满理性魅力,让读者不得不心生叹服。
(作者单位:浙江省黄岩中学;黄岩实验中学)
[责编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