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菱 杨雪宁 黄俊华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支特殊的就业群体,其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发展及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息息相关。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等方面,要解决好就业难题,须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障碍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当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至2015年已达749万①人,据此形势,毕业生人数还会继续增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就业岗位的减少,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相比更低,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障碍,找到了克服障碍的措施和办法,对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障碍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近半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其中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自身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工作经验等原因尤为突出,这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障碍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不良心态。调查中有50.7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会紧张,怕发挥不好或竞争太激烈,4%的人认为自己会求职失败,这种心理暗示会对面试造成一定影响,在加之部分学生缺乏面试技巧,在面试中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导致求职失败。除此之外,民族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也成为障碍之一,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语言方面的困难最大,比如,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民族语言的民族,在汉语水平上会存在一定的欠缺。其次是风俗习惯和饮食生活方面的困难。
(二)高校方面带来的就业障碍
调查中,有7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实践环节较少,学生们不能很好的把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能力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高校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这方面的措施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且就业指导形式老旧,很难提起少数民族学生对就业问题的了解和探究兴趣。高校提供的就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据调查数据显示,6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会通过网络搜寻职业信息,其次是再是通过校园招聘会。
(三)家庭方面带来的就业障碍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家人传统的就业观会影响自身择业。大多数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较稳定的单位工作,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随着社会的转变慢慢发生了变化,据调查却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所期望的就业单位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企、国企,其次再到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这便使得孩子与家人传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差异,在择业上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有50.04%的少数民族学生反映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会受家人的影响,38.6%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家庭缺乏社会关系背景,34.19%的学生认为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四)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带来的就业障碍
劳动力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少数民族学生所具有的一些民族特征,与有些工作的要求相矛盾,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和用人单位的聘用中处于被动地位,而这些民族特征往往很难或者不能改变。随着就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少数民族学生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应并不匹配,从而造成单位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的两难情形。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障碍出现的原因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大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有很多专业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掌握,很多工作能力和社会技能要在大学期间逐渐锻炼起来。然而大学期间同时也是很自由的,有很大的自我支配空间。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容易在这个节点上丧失自己的目标,找不到前进动力和方向,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不牢,对于未来,有些人盲目乐观,有些人又很不重视,这两者都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做好该有职业规划和的求职准备。
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的实践性的工作或活动太少,很难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没有及时的在实践或面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达到质的飞越。
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心中没有把握,所以求职时容易紧张,出现不良心态。[1]他们一心想求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承受能力较弱,对下一次的求职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担心和焦虑。
少数民族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间的差异是长期形成的结果,短时之间难以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二)高校方面的原因
高校的实践环节较少,招聘信息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在辅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力度较弱,另一方面是高校在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方面也不够深入,且在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总体平均水平还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要求和标准造成的。
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没有与时俱进,拘泥于老旧形式,缺乏创新性,很难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达到所期望的效果。高校对就业引导的力度不够,没有强调起其重要性,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重视起来,等到真正面临就业时才发现措手不及。
学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引导,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避开其劣势。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或者对外届认知和接受新观念的能力较弱,渠道较少,造成了传统观念守旧的现象,且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内陆或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家庭条件不算富足,家庭缺少社会关系和背景,自己的子女便是他们未来希望,是改变当前生活状况的寄托,所以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较为严格,期望值也比较高,给子女分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四)劳动力市场和用人方面的原因
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就业岗位有所缩减,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有的岗位已趋于饱和,有的岗位又招不到人。调查显示,[2]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就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家乡就业岗位的激烈竞争,使就业形势难上加难。此外,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应并不匹配。如今,用人单位的聘用标准越来越高。由于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成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据我们调查,在少数民族学生所求职的单位中有61.79%更注重工作经验。由于考虑到单位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然而,[3]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也稍显落后,在竞争同一职位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录用率更低。据被调查者反映,由于用人单位的一些招聘要求的限制,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民族语言、民族风俗、民族文化特征突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三、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障碍的建议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少数民族学生应尽早设立自己的就业目标,规划职业蓝图,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提前了解求职单位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去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求职准备。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其基础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深入,更牢固地把握好这些知识。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比赛、社团活动,或通过其他方式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找到自己不足的方面及时改正,可以通过兼职或实习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锻炼动手能力。
调整好就业心态。自信最重要,但也不能盲目自信,失败了也不要气馁,量力而行。多向前辈们请教面试技巧,也可以通过模拟面试、参加相关比赛或招聘会来增加面试经验,及时在实践中总结。
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入乡随俗。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民族方面的优势。
(二)对高校方面的建议
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使用人单位的聘用标准与高校的培养标准相匹配,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基地,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参与到实习工作中,锻炼自身能力,总结面试技巧。对就业有困难的同学给予特殊关怀和指导,进行思想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
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要大胆创新,让就业指导方式更加多元化,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根本思想上提高同学们对就业这一方面的重视力度。[1]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角度来选择就业引导方案,并对其设置反馈渠道,使引导措施和指导方案更具针对性。据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51.19%的认为须培养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49.26%认为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来制定相应培养计划。
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教授学生创业技能。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在创业的规划和职业的选择和上给予更多指导和建议。
(三)对家庭方面的建议
家人要摆脱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时俱进,开阔视野,了解多方面的就业渠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家人的支持和建议是少数民族学生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及时更新就业观,根据社会情况和个人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来选择职业,不能只是一味求“稳定”,而错过孩子喜欢或者更有发展潜力的职业。
家人对自己的子女要寄予适当的期望,过高的期望值会给子女带来较大的压力,过低的期望或许不能完全激发孩子的潜力。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状态,积极鼓励和肯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求职者,要一视同仁,根据其能力和单位需求,公平,正规的雇佣人员。[3]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和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既不利于解决就业难题,也不利于各民族的友好团结和共同发展。
用人单位可适当提高对民族职员的录用率,积极发现其对单位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合理利用和分配人才资源。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②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前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民族高校就业主管部门改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方案,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少数民族家庭和谐、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认真思考,对症下药,就一定能使就业问题更快更好的解决。
注解:
①参见教育部党委书记、部长袁贵仁2015年12月4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②参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3年5月14日至15日在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参考文献:
[1]张明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2,(02)
[2]陈忠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2009,(04)
[3]李光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