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王峘
书山有路“疑”为径
——促进美术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王峘
“问”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主要表现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竭力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阶梯和桥梁,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然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时课堂较为活跃,有时课堂较为冷清,这就牵涉到课堂提问的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反之,学生或者启而不发,或者言不达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好好思考问题的设计、实施、评价的策略,来好好研究课堂提问这门学问。
1.指向——问题的目的。课堂提问要避免随意性。问题设计的类型有很多,有的为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有的可能仅仅在形式上很热烈,为拉近师生距离;更多的是为了有效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都要明确目的,恰中肯綮,并环环相扣,抓住学生的“心思”,才能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首先用“渗透法”——扣问题领悟文章中心。题即“额”之意。扣题目,审题意,深入进去,逐步扩展,往往可研究出一大堆问题来,便可由此拓开思路,设计一个较完整的提问提纲。如教学《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假如问题简单设计为:“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在学生中产生的反响并不大,就是有学生回答,其答案大体上也是对课本上有关的文字进行复述。针对这个现象,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瓶子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该如何包装一下使它能很好的卖出去?”问题一提出,学生感到非常有趣,积极参与。紧接着我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热烈讨论。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这样通过提问的深入,触及主题。
其次用“梳理法”——扣“文眼”,理清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脉搏”。如以《多变的颜色》为例,教师设问:“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色彩吗?”……有回答花卉、蔬果的色彩;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色彩;服装的色彩;工业产品的色彩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教师又问:“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如甜甜的感觉像什么颜色?痛的感觉像什么?厌烦的感觉像什么样的形状和线条?”有的学生回答:“甜甜的感觉是暖色,像橙子。”“痛的感觉是冷色,像苦咖啡。”……师接着问道:“聪明的同学们,已经学会借助特定景物表现特定的含义的方法了,那么能否从色彩上、笔触上为一件物品重新设计色彩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始终沿着教学内容的思路,抓住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每个问题成为整个链条里的一环。因此,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明确目的,要让问题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更要指向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设计问题,让问题为学生而服务。
2.精巧——问题的表述。提问固然有助于思考,但提问过于繁琐,反而抑制学生的求知欲。“过犹而不及”。如何做到适度,我认为要在“精”与“巧”上动脑子,下工夫。所谓“精”,用语要精,不拖沓,不含混。所谓“巧”,要针对学生实际,及时掌握火候,发问方式灵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乐学、好学,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师生心境交融,方能此呼彼应,乐而忘疲。精巧而有目的的提问,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是课堂实效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美术教师要在语言上形成“惜字如金”的好习惯,锻炼自己精练的语言风格,这是一个教师走向优秀的必修课程。
1.等待——答案的生成。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卡壳”,有时也可能答非所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智慧,关注教学生成性,注意灵活多变。由于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许多问题更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作答以后,教师的反应也要因人而异、因人而答。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对于有进步、胆小的学生给予鼓励;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迷茫或畏难,教师可以通过补充、分析、提示等方法来引导与弥补。
2.听语——学生的心声。倾听是交流的基础。美术课堂中,我们既要求学生认真听,同样教师也需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过程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例如,在《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一课中,针对《蒙娜丽莎》这一幅画我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这幅画很有名,那你们觉得蒙娜丽莎美吗?她的微笑好看吗?有谁知道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是什么人物?”学生反响不同,答案丰富多彩。接着,我让一位学生来讲解他对这幅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最后我做补充说明并给予总结和肯定。这样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蒙娜丽莎及画家达芬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对欣赏外国肖像画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耐心的倾听既重视了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备受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同时,在耐心倾听的同时也给学生一份实实在在的尊重。
1.追问——启发的思维。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就是投石激水。通过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追问,对首次提问作有效延伸与补充,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开拓思维。以下是欣赏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中欣赏《教皇英诺森十世》时的小片段:
师:教皇是具有怎样的身份地位的一位老人?
生:高贵显赫。因为他手上的戒指、座椅上镶嵌的宝石,还有他穿着光泽的绸缎衣服。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位有着高贵显赫身份的教皇又具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呢?
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与启发下分析了教皇英诺森十世的人物特性,并通过这个环节对画面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欣赏。在此,教师通过追问提升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品质与深度,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美术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样也可通过追问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如在讲解《中西古典园林》一课时,我就是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提问让学生欣赏几个不同的园林造型,然后归纳出大体的园林特点。
2.激励——积极性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述总结时,不应直截了当告诉其正确与否,应该用恰当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委婉指出其不足。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赏识激励每个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可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看法很有创造性”等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不仅要练好手头功夫,同样也要练好口头功夫,提炼自己提问与应答的能力,让智慧在有效的提问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