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2016-03-01 17:32许海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乾安县创设意识

许海霞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六小学 吉林松原 131400)

略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许海霞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六小学 吉林松原 131400)

本文旨在通过兴趣、问题、实践三个维度探讨教学情境对创造意识的激发。具体论述了兴趣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前提,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驱力,问题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关键、是探索的起点,科学的发明创造始于问题,实践是培养创造意识的途径,“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造的观点。文中例证又加以具体说明,使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创新意识 主动激发

激发创新意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创新作为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把整个过程都作为学生创造探索的历程,使学生的创新逐步形成,日益提高。多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一、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必须先使学生对科学创造感兴趣。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创新潜能的观念。教师应在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多结合教学内容,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例子:瓦特在看到水烧开后,壶盖跳动的启发下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在带齿的丝茅草叶的启示下发明了锯;法国的勒克·雷耐克在听到敲木头的声音的启示下发明了听诊器等等。通过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而喜闻乐见的故事,使学生破除了创造是少数科学家、发明家的天赋与特权的迷信思想,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创造人人可以搞。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促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对科学探索的志向。因此,兴趣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前提。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前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让学生直观操作刨铅笔,然后启发学生:原来的圆柱形铅笔变成了什么图形?刨成的圆锥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圆锥体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这样不但以旧引新突出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锥就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来的。这样为下面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埋下孕伏,而且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悬念,怀着渴望解疑的心情去学习,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新知的欲望,使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问题是探索的起点,学生探索知识也是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怎样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呢?唯一的途径是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材料之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疑前人之未疑,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的勇气,才能启动创造意识教师若不放手,领着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亦步亦趋地发现问题,就如同马戏团按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驯化小动物一样,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以鼓励其大胆思维。当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巧妙的提问引寻求问题的答案,但提问必须有利于学生自行探索问题,做到适时、适事、适中。不能采用一问一答式,牵着学生的鼻子一二一齐步走,把学生自行探索的东西被教师的提问导向所代替,阻碍学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抓住知识的关键处恰到好处地设悬念、提疑点、揭矛盾,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达到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的不是”静止“的结论,而是形成知识的”动态“过程,从而启迪了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

三、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有利于创造,教师要开创一切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造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实践,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而单纯地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掘学生的智能,经历主动探索、自我发现新知的全部思维过程。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如教学“圆周率”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用已知直径是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其周长,这时学生从动手操作实验中的数据推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时,再引导学生把表示各个圆的周长的绳子分别在直径上来回折三折。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分析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了结论:尽管圆的直径与周长的长度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使学生对圆周率的概念更加清晰了,进行圆周长的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必须在教学意识上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积极创新,只有主动才会创造。

[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许海霞 (1968——),女,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六小学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创设教学情境研究。多次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教育刊物上发表。

猜你喜欢
乾安县创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乾安县林地保护风险及效益分析
乾安县林地发展现状探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激活乾安历史遗迹为吉林省全域旅游增添文化吸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