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
(延边大学 吉林延边 133002)
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分析及应对探索
刘文斌
(延边大学 吉林延边 133002)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国内高校开始纷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注重个性和创新思维训练,被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良好机制,已经日益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焦点。联合笔者所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探究了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成就,同时分析了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工程中的问题,因此应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本科生导师 导师职责 评级机制和激励机制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在第十四世纪的牛津大学教授发起创建,起初主要是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对研究生们开展的个别辅导制度,是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特色之一。随后,牛津大学逐步建立起来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哈佛大学也开始着手实施完全学分制,并且结合学分制制度和选课制制度逐渐开始把导师制引入到本科生的培养中,这也对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20世纪初,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学者杨贤江第一次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方式”,可以看作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开端。步入21世纪,中国国内各个大学再次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率先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至今日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遍得到推广。
实行导师制的目标就是用导师个人所具备的渊博学识、高尚师德师风和健全的人格去感召学生,引领学生努力学习、追求真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新入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导师制的环境促进之下,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笔者所在的高校从 2010年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2013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 为了更加全面详实了解我校导师制的实施现状,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及直接询问等多种方式开展了调研工作,结果显示,我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1.我校导师制实施的特点和初步成效
(1)导师职责范围比较明确。
(2)导师制实施以来师生之间交流增多、交流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
(3)导师制实施有利于新生了解大学、熟悉大学,能使广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4)在担任导师的教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专业骨干教师,这就使得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
2.我校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层面问题:
导师需要跟学生有面对面的接触,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责任心,是不能胜任的。出色的学生导师,能在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又能将生活处事的哲理传递给学生,也能使学生在与导师的日常生活接触中领会到严谨的治学精神。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配备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高于1∶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20。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与机会根本无从保障。 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抽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学生层面问题:
导师制实施过程存在学生不了解导师制作用的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地掌握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形式,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主动与导师联系的意识也相对淡薄。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制度问题: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能使它单独发挥作用,它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来给予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学条件、学生选课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人事部门、学工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部门,都不能对导师的实施给予及时和必要的支持。同时,各高校在对导师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过多地追求形式考核和量化考核,这样就极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倦怠。
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定位和职责
导师的职责定位既是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明确规范,也是导师制实施的关键所在。 必须将本科生导师制明确定位为教学制度,使之上升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教学制度,必须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包含导师选聘和辞退制度、导师和学生的双选制度、经费和后勤保障制度、学分分配方案等等。同时,要制定规范的导师职能和行为的相关细则,明确其任职要求、主要职责以及与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权责区分。
拓展导师资源和导师质量
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外,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导师选择面。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校内导师资源、离退休教师资源、校外导师资源、优秀高年级学生资源相结合的做法,充分发掘导师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要健全师生选配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和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如果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建立一套多元化的导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评价体系时,要建立导师制绩效考核档案,真正使导师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年终评优、工资待遇等挂钩,从而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注重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导师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除了业务考核激励之外,还应设立专项教学奖励基金、科研经费和进修基金。
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导师资源不足、导师工作主动性不高、导师制实施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未来的时间里,必须进一步明确导师制的定位和职责,拓展导师资源和导师质量,并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确保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真正实现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