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平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中心小学)
“取之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课堂的形成
黄水平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中心小学)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也就是说生活化的课堂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立足生活,从身边生活实际提炼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感悟升华后付诸于行为,最终回归生活。着重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的形成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良好的品德是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学生的成长轨迹、生活经验入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用于实际生活。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观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动态生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学导向为生活,教学归宿也为生活。
例如,在教学《温馨的港湾》这一课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小天使,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已经让学生成为一种依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家庭虽温暖,但是学生最终会变成温室的花朵,经不起生活的磨砺与检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父爱、母爱的视频资料,提升学生的亲情意识,并“趁热打铁”,给学生留一个课下作业:回到家帮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自己动手打扫房间等等。从一些家庭小事中锻炼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真正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家。立足生活实际,展望学生的未来,从生活小事入手,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情感意识从生活中来,在经过升华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避免“读死书”的学习问题,让知识“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现在的课本教材中,配有大量色彩丰富、趣味性十足的图片,相对比枯燥无味的文字,这些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将课本中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变得有血有肉。生活取材并与教学观点相融合的生动故事会、小品表演、小故事录像、Flash动画等等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向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成长。
例如,在教学“健康生活每一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小故事,通过故事生动的描绘,引导学生认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比如,洗完手之后,用潮湿的手去触碰电源,结果被电成骷髅;在浴室洗澡时被地面上的水滑倒;在电饭锅上做饭不慎洒上洗衣粉,造成食物中毒等等不安全事故,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观点,学生很快就能意识到故事中的错误所在以及正确的做法,使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一个再认知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生动的小故事将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这些事故再次放生。
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次亲身体验的历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巧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创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进行相关知识点教授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给学生准备一些小帽子、交通棍,让学生上台来扮演“交警”,模仿交警在工作中的一些手势,红灯的时候应该打什么手势;绿灯的时候打什么手势;结合交通图标和交通路线,让学生在欢声笑语的表演中认识交通规则,从小帮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情景模拟比教师的口头说教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狭小的教室却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偌大的社会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学生终身难忘。
总之,立足课堂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在课下认真研读教材,认真提炼课本中的生活元素,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从生活经验入手,与教材观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内化吸收,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最终用于生活。
[1]伍占福.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J].宁夏教育,2016(2).
[2]尹卫东.巧借多媒体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J].读书文摘,2016(20).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