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芳
浅谈特教校数学的个别化教学
□阮芳
文章强调将特殊儿童数学教学的课堂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个别化”,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案例促进课堂数学概念的强化,从而让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自己需要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特殊儿童;数学;个别化;游戏
数学是一门学习数字、数量关系和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的学科,按学习认知的程序来讲,数学学习的过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基本方面。对于残疾程度、残疾类别、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特殊儿童而言,不论是上述哪个方面,学习起来都存在着特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教学和引导手段,如个别化教学,是根植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通过几年来对不同残疾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以来,让笔者体会最深的就是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无论何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知识都必须依赖于生活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和环境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所贴近的事和物,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之后,还必须进行有效地引导,能够利用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 “做”中 “学”,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积极利用直观、形象的现代化多媒体动画手段,在课堂上运用适合特殊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让抽象的数理概念和抽象的时间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认识整点时间教学时,出示 《喜羊羊的一天》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喜洋洋的一天,结合自己的一天来进行整点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事实证明:对于基础较差的特殊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看动画、组织讨论、情境模拟表演等,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开展个别化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不同特殊学生认识规律的实情,把数学知识与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尊重他们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达到手、口、眼、脑的有机统一,协调多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进行 “年月日”的教学时,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动手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指导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平年和闰年的二月有多少天;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观察闰年的变化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出发,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引人入胜的教学实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进步中体验与感悟知识与生活。
虽然特殊儿童处于小学阶段,但是从智力发展和学业能力来看,大多数的特殊儿童在小学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智商还处于幼儿园阶段或者更小的年龄段,且发展的速度要比正常儿童慢,注意某一个事物的时间非常短,容易被新的事物所吸引。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教学内容上,就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新奇性,而游戏则恰恰解决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场景和游戏结合起来.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设计游戏,游戏的设计要做到游戏规则简单明了,游戏的趣味性要新。在数学课教学中,常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动手数一数,动脑想一想。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5的乘法时,通过夹弹珠的游戏来启发教学:
1.让学生比赛用筷子把弹珠夹到9个玻璃瓶中,每瓶只装5个。
2.启发学生讲一讲数量关系,一瓶有几个?两瓶有几个……
3.引导出1个5等于5,2个5等于10……9个5等于45。
4.总结出1×5=5;2×5=10……9×5=45。
这个游戏符合特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能训练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协调多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体会学习的乐趣,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又如,在学习数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把学习道具如花生分发给每名学生,但不是平均发放,首先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比较数量的多少,然后让他们通过 “你给我,我给他”的方式来最终达到平均分配的目标,让大家来理解数字多少、加法、减法的概念,并通过游戏让他们明白互让、互爱的道理。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模式,只有训练手段具体化、实用化,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和需要,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给特殊儿童的具体化辅导、实用化帮助要有针对性,如陈奚西同学,做题时,先引导她做一个,指导她举一反三,一般就能解决问题。有时需要提示性的帮助,如张雪、袁涛同学,在写算式时,往往不知从何写起,这时,教师只要给予指导性的提示,他们就会顺利地写出来,当他们写不对时,教师轻轻用手一指,他们就会明白;有时需要直观性的演示,如熊佳欢同学,对四则混合运算理解不对时,让她读一读运算法则,对照法则看看例题,一般就能够明白;有时需要强化训练等,采取符合特殊生发展规律的个别化训练方法,才会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个别化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观念。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互动合作的长效机制,家长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概念,能不能理解和应用都需要实际的生活训练,课堂的活动和游戏为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雏形,但是实际应用更为复杂,需要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进行强化。学校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将在生活中的强化事项和强化方法传达给家长,并就细节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在家长的操作过程中予以指导。这样,长效地互动才能将学校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老师要把爱学生放在首位,从爱的角度出发去教育他们。特殊儿童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特殊性,但对他们因材施教,爱先行,把爱转化成为他们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的课程、课堂、游戏,并做好与家长的长效沟通合作,就一定能把学生教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那样,特殊教育才有意义和价值。
(编辑:杨迪)
G760
A
1671-0568(2016)09-0131-02
阮芳,四川省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