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琴燕
4P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与注意点
□戴琴燕
包天仁教授所研创的英语“4P”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每个“P”所代表的教学阶段之间的结合与渗透。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课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而阅读课中的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只有问题有效,才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保障教学成功。文章就英语4P阅读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以及应引起注意的一些地方进行了分析。
4P阅读教学模式;问题设计;注意点
2002年,江苏省扬州市举行了第六届全国英语 “四位一体”教学研讨会。在会上,“四位一体”教学法创始人包天仁教授提出了英语 “四位一体”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Step1.Preparation;Step2.Presentation;Step3.Practice;Step4.Production。每个step代表教学的一个阶段,四个阶段互相衔接,但不能相互跨越,其教学原则是 “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这四个阶段为:
1.Preparation
Preparation是阅读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师生要做的是了解学习新语言的新知识,使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有机结合起来,为进入呈现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2.Presentation
Preparation是阅读内容的呈现与传授阶段,是教师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培养能力的过程。此时,更要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学生个性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呈现学习能力;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平台,更是生生间多边活动的舞台,教师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
3.Practice
Preparation是阅读后的实践阶段,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完成了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之后,而进行的巩固、消化和运用。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训练了基本技能,还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地理解,并就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能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4.Production
Preparation是输出或运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把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生通过前3个 “P”的知识输入,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来运用所学知识,印证语言知识的正确性,从而参与到语言实践中。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文内容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合理设计问题。只有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思维与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下面以SEFC 1B Unit15 The Necklace为例来具体陈述如何精心设计问题。
1.Preparation中的问题设计
阅读前的准备是指在阅读课文正文之前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warming up,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个时候所提的问题必须与新知识有关系,而且要富含生活气息。若问题没有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就会促使很多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而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则会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如果一上课就提非常抽象、深奥、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的问题, 学生往往就会措手不及,表达欲望就被活活地压制住了。因此,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Q1:Have you ever acted in a play?What role did you play?(问题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分享他们的体验)
Q2:What kind of plays do you like:funny plays or sad plays?(引入主题play)
Q3:What do you know about play?(补充,拓展:帮助学生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
Q4: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some famous playwriters and their works?(以此导出本文的作者莫泊桑,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四个问题与中心话题The Necklace关系不大,主要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在 “表演”方面的经历,了解一下戏剧世界,共同讨论文章的作者等,为Presentation作好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
2.Presentation中的问题设计
在Presentation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起始阶段,要以展示型问题为基础,展示型问题可以用来检测学生是否牢记课文内容,答案一般是唯一的,学生凭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查阅课文便可说出答案。The Necklace是一部改编的短剧,语言方面的难度不大,这类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比较容易回答,特别适用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Q1: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Q2:How many scenes and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lay?
Q3:What’s the characters relationship?
Q4:Why did Mathilde borrow a necklace from her friend?
Q5:How did they enjoy the ball at the palace?
Q6:What happened on their way home?
Q7:What did they do for Jeanne?
Q8:What did they do in order to pay back the debt?
学生大体熟悉了文章内容之后,教师便可指导他们去精读课文,精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考虑一些深层的问题,比如,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信息加工题、作者的写作意图题等。此时,教师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
Q9: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scene?
Q10:What’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play?
Q11:What’s your opinion of Mathilde?
Q12:How do you find the story?
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梯度,做到难易适中。此时,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问题能使优、中、差学生都获取所需信息,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设计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关键环节。
3.Practice中的问题设计
在Preparation和Presentation中要求学生在对课文进行表层、细节理解的基础上,Practice这一阶段是一个语言实践过程,需要巩固、消化和运用前两个阶段的知识内容,并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高中学生多已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相比做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他们更愿意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深入表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挖掘文章内容更深层的含义,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由于课文中没有答案,这类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学生必须积极思维,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实践证明,这类问题更接近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信息寻求,这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培养其表达能力可起到积极作用。这时要以参考性问题为主,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例如:
Q1:What causes Mathilde to work hard for 10 years?(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心理,分析Mathilde的心理)
Q2:In your opinion,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life:health,wealth,beauty,success or anything else?Why?(通过此问题的讨论,渗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Q3:What lesson should be drawn from the story?(进一步熏陶学生的思想,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四位一体”中提到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由语篇内容引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比如,爱国教育、科学钻研精神、环保问题、生态平衡等,不但使学生视野开阔,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这类问题的精心设计。此类问题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最后的点睛之作。
4.Production中的问题设计
Production(产出)就是output(输出)或use(运用),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语言,这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跳出对老师的依赖,在此可设计一些难度大的开放性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时,学生会感受到思维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可设计下列问题:
Q1:If you were Jeanne,would you tell Mathilde the truth?Why?
Q2:If you were Mathilde,what would you do after the necklace was lost?Why?
Q3:What’s the possible ending of the story?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机械性模仿练习过渡到拓展性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模拟语言环境并形成文字材料,互相交流,发现不足,及时修改与补充,再交流,再修改与补充,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与补充,直到形成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较满意的文字,再增加一个读和说的环节,使这种模拟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1.问题的设计必须有序
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否,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个阶段问题的设计都应该与相应的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完成相应的任务要求,由表面知识到深入挖掘。问题的有序进行,会形成对某一主题的系统思考,以获得相关联的理解。例如,为本文Scene3设计的问题:
Q1:Where did Mathilde borrow a necklace?
Q2:How did they enjoy the all at the palace?
Q3:What happened on their way home after the ball?
Q4:What did they do for Jeanne?
Q5:What did they do in order to pay back the debt?
Q6:What changed Mathilde’s life?
如果打乱了这些问题的顺序,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事实,而对于情节的发展则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思考主题,也难以获得相关联的理解。
2.问题的设计必须合理
布鲁姆按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层次,把问题分为高层次问题和低层次问题。事实型问题的认知层次低,思考型问题的认知层次高,但是思考型问题并不总是比事实型问题好。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应考虑到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催生单个问题的认知层次。例如,在处理语篇内容阶段,要求学生带问题通读全文,问题设计从When→Where→What→Who→Why→How着手,从趣、疑、答出发。这时,教师是 “主持人”,应该围绕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若干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并获得知识。例如,学生初读全文之后,教师这时只能设计一些事实型的问题:
Q1:How many scenes and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lay?
Q2:What’s their relationship?
对课文的内容了解透彻之后,才能设计一些思考型的问题。例如:
Q1: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gedy?Why?
Q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aracters?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
Q3:Do you think it is a wonderful end for the story?Why?
Nunan的观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思考型问题会促进学生更加复杂的语言的输出,使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更接近自然交际。但有时如果只是对学生随意的测试,或只是属于知识层次却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或综合,那就必须合理地对问题进行设计。所以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有效地结合高层次问题和低层次问题。
3.问题的设计必须灵活
预先设计的问题比教师在课堂即席提出的问题肯定有效,因为即席问题大部分是没有系统性的,这就对教学起了阻碍作用,但这种设计不能太死板。
Q:What’s your opinion of Mathilde?
教师脑子当中学生的答案不外乎为一些贬义词:face saving,vain glorious,foolish,pleasure-seeking,等等。但笔者在上课时,有学生却用了honest,brave等一些褒义词来修饰女主人公。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做到灵活、机动。
实践表明,4P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精心设计问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深刻的意义。总之,教学就是一个不断“设疑”的过程,只有问题的设计灵活、有理有序,才能极大地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1]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2).
[2]邱芳玉.英语4P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0).
[3](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编辑:朱泽玲)
G633.41
A
11671-0568(2016)09-0067-03
戴琴燕,浙江省江山市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