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龙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1)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探析
刘明龙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710121)
自媒体发展迅猛,尤其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情泛滥的问题。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判断和认知的缺失,容易加剧舆情的蔓延与无序传播。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难题之一。探索可操作的措施,加强舆情引导势在必行。
自媒体;网络舆情;探析
自媒体自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尤其是微信等自媒体广泛兴起。在自媒体众多的追随者中,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自媒体优势很明显,符合当前大学生(主流是95后)的个性心理特征。95后追求个性、自由、平等,这使自媒体在大学生中广受好评,同学们趋之若鹜。与传统纸质媒介、视听媒介不同的是,自媒体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这种不限时空的传播方式导致大学生舆论变得更加不可控,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媒体时代下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GH140602
自媒体冲击着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宏观上,由于我国网络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凭借网络文化霸权,正加紧实施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活动。在铺天盖地、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熏陶”下,不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模糊,情感脆弱,意志犹疑,行为失范。[1]其次,网络信息和舆论日趋泛滥,广大网民每天都被海量信息狂轰滥炸,更有甚者为了赚取转载,故意夸大事实,吸引眼球,混淆视听,导致舆情泛滥。舆情引导成为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引导不好则会导致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蔓延,甚至酿成群体事件,事关校园安全稳定。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移动互联已经深深扎根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餐厅还是宿舍桌前,乃至课堂上,很多大学生一刻也离不开手机。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很难抵制网络信息。做好引导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一)以环境促网络道德认知,以第二课堂增网络道德情感
以公寓楼为单位,以引领网络道德为目标,在公寓里开展活动。第二课堂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第一课堂难以实现的,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公寓楼内占领第二课堂不但地域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利于专业交叉融合与专业优势互补,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公寓环境建设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公寓硬环境的打造、宿舍厅廊文化的营造,使文明上网公约上墙;另一方面,加强引导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入户宣传,开展以净化网络为主的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使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入心入脑。
(二)建立网络道德教育新平台
一是建立公寓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在第一课堂影响力逐渐弱化的今天,公寓成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绝大多数学生网络生活的场所,加强公寓内的网络道德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客观条件上,学生基本都拥有微信号,建立公寓楼微信公共平台具有可行性。可以在平台上定期推送学生关注的信息,关键是在内容上下功夫,内容既要为学生接受,又要更好地了解学生,服务学生。让公寓楼内学生主动关注平台,将整个公寓的学生纳入平台内。这样就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全覆盖。
二是紧盯校园门户网站,发挥其正面引导的功效。校园网作为学校在网络上的窗口,是数以亿计的网民了解学校的门户,其功能日趋重要,既要贴近网民又要发挥功能,这就需要了解需求和适度引导。首先,应改进界面,增强其友好性,信息更新及时全面;其次,把必要的课程搬到网上,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学校网络,从而有机会进一步了解校园网;最后,加强网络道德的培养,这是一门几近空白的课程,可以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增强信息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全校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
(三)培养学生骨干,引导舆论方向
树立只能“疏”不能“堵”的意识,这就像大禹治水。95后大学生个性比较强,强制化的要求往往适得其反,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引起逆反情绪。要做好舆情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设身处地从大学生视角出发,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尤其是学生党员和一些在学生中威信较高的学生,使之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作用。广大学生对于学长、学姐或者同学的建议和行为有较高的认可度,一旦舆情出现,只要这些领袖发出声音,就可能很快平息舆情。从大一入校时就要重视这项工作,要长期培养,使之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信赖的人,成为我们的左右手。
(四)发挥传统文化作用,强化自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志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慎独精神。传统道德中,慎独精神的教育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慎独精神仍能发挥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3]慎独的本质是高度的自律,这种自律需要传统文化长期的熏陶渐染才能形成,这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我们自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只有形成合力,才会逐步产生效果。
大学生是国之未来,是民族之希望,他们的道德素质影响国家前途。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人心,网络道德成为道德素质中最薄弱却又最为重要的一环。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全部根基就是网络道德素质的提升。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网络道德教育上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这样网络舆情引导将会水到渠成。反之,做好舆情引导又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1] 赵惜群,黄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路径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29.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 李玉华,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65.
G641
A
1674-8883(2016)12-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