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2016-03-01 20:10梁军莉
西藏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西藏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

◆梁军莉

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梁军莉

西藏高校马克思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目前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西藏区情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开创新路径,在师资队伍上建立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学团队。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应当把握青年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对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的热情,以及学生对课堂的期望要求,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的教学质量。

西藏高校;“四观”教育;调查分析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简称“四观”教育)是西藏自治区高校紧贴西藏实际和反分裂斗争需要在西藏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本课程对于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在提高西藏大学生的政治品质方面具有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时事政治的资讯获取更加快捷和多渠道,也更加渴望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能与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相结合,为了探索该课程在教学改革模式上的新途径,本课题组于2016年3月-2016年9月对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对于新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期待等。调研采取纸制无记名方式进行,其中共发问卷153份,收回148份,回收率达到97%,有效卷148份,有效率100%,其中藏族同学73人,汉族同学80人。本次调研的对象是西藏民族大学正在上《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的学生,调查具有代表性。希望通过数据分析,能为西藏高校“四观”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一、关于“四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的

在调研中发现:“四观”教育课主要采用西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地方教材《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教材紧密结合西藏发展及中央对西藏的政策,经过三次修订,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师按要求在讲授过程中遵循教学大纲同时结合西藏的区情和学校教学的工作重心,采用案例、视频、图片等资料自行设计课件。可以说“四观”课教学内容和西藏区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是紧密联系的。在调研中认为“四观”教学内容较为丰富的有118名学生,占80%,表明学生们对于“四观”教课的内容认可度还是较高的。

在调查中发现有44%的同学(65名)更多关注是考试重点;30%的同学(45名)关注上课的氛围及趣味性;31%的同学(46名)更多关注课内讨论活动和课上实践活动的开展;14%的同学(21名)关注课程对内心的思想引领。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序中虽对教课内容认可度较高,但是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有待加强。

“四观”课在加强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祖国、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述,是正确看待国家、民族、文化、宗教问题的典范。对西藏高校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四观”教育,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正确对待祖国、民族、文化、宗教的态度,就是引导学生能在反分裂斗争中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并掌握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有关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宗教等现象的立场和方法。

二、关于“四观”课的教学方式

在“四观”教育教学方式的调研中,71%的同学(106名)认为教师应当多使用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工作,并倡导多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资料。65%的同学(96名)希望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有相配套的课外实践课程,35%的同学(55名)认为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引入到“四观”课的教学中去。由此可见,新媒体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四观”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由于同学们普遍对于校园文化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西藏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都非常重视活动的思想内涵,这些恰好和“四观”教学的内容相一致,可以增强青年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认可,将校园文化活动的认同倾向以不同载体、不同形式表现于“四观”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得“四观”课真正受到学生喜爱,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精神需求。在“四观”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有的放矢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尝试多种形式的上课方法,在调研中有45%的同学渴望自己能站上讲台分享自己观点,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采用课堂讨论、课外实践、引入案例、播放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路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媒体资源的使用,使得“四观”课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对于教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四观”课教师,96%的同学认为老师可以结合新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一些紧密结合课堂内容的视频更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学生们便于接受,可以帮助教师圆满的完成课程讲授,但是仍然有16%的同学认为部分教师上课水平很一般,只是基本讲清大纲要求;也有4%的同学认为部分老师只是照课本念书完全自己讲自己的,不考虑、不关心听课学生的感受和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这点可以看出,西藏高校“四观”课教学经过多年人才培养,已经初步积累形成了一支积极向上、担当奉献的教学团队,大多数的教师思想政治水平过硬、精于讲授、乐于运用新媒体、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但是也有极少数业务水平较弱的教师应该加强培训和学习。

三、关于“四观”教育课的教学管理

调查发现,绝大数班级都是大班上课,上课班级人数在70——110人的居多,由于各班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上课的人数又多,合班使得任课教师上课遇到很多难处,教学质量和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很多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无法运用于教学中去。在学生对于“四观”课的的重视程度的调查发现,由于教师点名、为了挣学分的占了83%,对此课程有兴趣的仅占5%,其他占12%。由此可见,学校对于学分的严肃管理,授课教师对于课程的严格要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四观”课的重视程度,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出于毕业后公招考试的需要,或是对于“四观”课的理论感兴趣等也有不同程度重视。

针对教学模式改革和加设实践学分,调研组也做了调研:89%的同学认为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周末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实践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由调研结果可见学生对于实践学分的渴望。我们在坚持原有教学方法的同时可以根据时代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四观”教学,使得“四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做到“入脑进心”。

通过对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高校应把握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较高热情的特点,对新媒体有较强使用心理的需求,以及对教师授课有较高期望和要求的特点,学校各部门要不断完善班级管理、课堂氛围营造、考核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四观”课的教学质量。

[1]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年.

※本文为西藏民族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题:校园文化视角下创新西藏高校“四观”教育模式探讨(项目编号:2015268)及西藏自治区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传统文化与‘四观’教育融合创新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吝建平

猜你喜欢
西藏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
都是西藏的“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