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教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03-01 19:39:27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教育工委书记房灵敏
西藏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藏教研学校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教育工委书记 房灵敏

在全区教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教育工委书记房灵敏

(2016年8月29日)

新学期伊始,教育厅召开全区教研工作会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意义,这也是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探索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教学体系、教育研究体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前面孝裕同志代表自治区教科所对全区教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充分肯定了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区教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十三五”期间如何做好教研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提出了具体思路,提出了具体的举措,这为我们“十三五”期间的教研工作开好局起到了指导作用。拉萨、林芝、那曲、日喀则四个地市教研室负责同志的经验介绍,各有其特色和亮点。在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自治区教科所的具体指导下,大家紧密地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对整个教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到了很好的经验,这也为我们下一步做好教研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刚才听了谭铁强老师的事迹介绍,我非常受感动。一个教研员扎根基层十几年,认真履行“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像谭老师这样的教研员还有很多,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宣传,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区进行推广。同时,也号召全区的教研员都向谭老师学习,真正地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踏踏实实做一些实事,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合全区教研工作的形势以及教研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在前一段时间的调研中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就如何做好下一步的教研工作谈谈个人体会,仅供同志们下午在讨论及下一步工作当中参考。

一、坚持正确方向,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研工作

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办社会主义的学校,所以办学的一个根本宗旨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占领我们的课堂,占领我们的校园文化,占领我们的网络文化,占领我们的科研阵地。总之,我们的教研工作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方式、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教研工作。这一点在西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西藏是国家的安全屏障,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样办好一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是我们西藏教育及西藏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根本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要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任务来展开。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习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得非常清楚: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所以,教育教学研究必须围绕如何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好学生的灵魂。用什么来塑造好学生的灵魂呢?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要在西藏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加强反分裂斗争的教育,加强新旧西藏对比的教育。这是我们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就是我们这些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要始终牢记这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通过我们在实践当中创造的一些载体,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搞细水滴灌,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入脑、入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研工作,还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研工作。教育是一门科学,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也是一门科学。如何用教育的基本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研究极为重要。西藏有很多的特殊性,但都在办社会主义的学校,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所以我们和内地有很多共性。但是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环境,西藏也有很多特殊的规律,如何在大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探索西藏的特殊规律,遵循我们的特殊规律,来提高教育质量,这又是摆在教育研究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用目标来对焦问题,引领教研工作

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去年中央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对教育方面最关键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加快补上教育的短板。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六月份以党委、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快西藏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以政府的名义又下发了《关于加快西藏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去年,我们首先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紧接着又出台了中小学职称改革方案,自治区高考改革方案,这一系列改革的意见、措施都是围绕着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补上教育这块短板,全面提升西藏的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在这些会议精神和文件当中,我们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西藏教育发展的目标。总的来讲,就是要使西藏的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具体来说,“十三五”期间,通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要由现在的61.49%提高到85%,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要由现在的90%提高到95%,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要由现在的74.47%提高到90%,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由现在的29.45%提高到40%。这就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六次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给我们西藏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央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具体工作目标:达到三个平均水平,五个百分之百。

(一)三个平均水平

一是20所受援学校的教学质量要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二是全区的理科高考报考率要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尽管下一步高考改革以后不分文理科,但是提出这个目标也体现出党委、政府对提高理科教学质量的迫切心情;三是要求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二)五个百分之百

一是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的双语教育走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前列,因此有决心和信心来实现这个目标。

二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有些学校觉得这个目标太低了,实际上现场多数人是来自基层的地(市)、县(区),很多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小学数学开出率并没有达到百分百,特别是教学计划的完成率远远达不到百分百。

三是中学阶段数理化生等理科课程的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最关键的是教学计划的完成率要达到百分之百。我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学校的课程表填得非常的整齐,课时也非常明确。当被问及“这些课能不能讲完?”有些老师说,“没问题,能讲完”;接着问,“课能讲完,那学生能不能学会?”这些老师就低着头不说话了。我们区内的中学在这方面的发展很不均衡,有些非常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并且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有些学校可能连数理化生的教学计划都完不成。特别是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中考不用考历史、地理,所以老师和学生并不重视学习这两门课程。虽然课程表上都有历史和地理,但是看了老师的教材和学生的教材,一个比一个新。因为中考不用考,所以这个课程计划完成率也达不到百分之百。等到要上高中时,高中老师开始埋怨初中老师:初中该学的课程都没学到位,我还得重新给你们补初中的课程。这也是导致全区历史、地理高考分数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中学阶段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有些学校的实验设备非常先进,实验室也建得非常漂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实验课的开出率很低。一方面我们缺老师,另一方面我们缺器材。这次我去日喀则市调研,下决心要解决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使用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做化学和生物实验要用到危险化学药品,而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因为这些危险化学药品要经过很多程序才能批下来,等到药品采购到位的时候,课程早就结束了,这样实验课开出率怎么达到百分之百?当然,这里面还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有些不是危险化学药品,有些是易爆品、低值易耗品,这个没有太多的危险。但是由于对这一项工作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实验课开出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去的学校虽然不多,但没有一个学校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很多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都是放在一个铁柜子里,用一把钥匙锁上就感觉管理非常到位了,并且校长还说钥匙是两个人共同管理,较为安全。但是不管几个人开,这个铁柜子由于高温也好,由于其他因素也好,引起易燃的化学品燃烧、爆炸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你是否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们一要保教学质量,二要保老师和学生的安全。因此,这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应该修个地下室来进行妥善保管。所以,实验课开出率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实验都开不出来,谈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好在现在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实验的过程,但是高考的时候考这个实验学生能记得住吗?他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怎么知道哪个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出现了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但这就是高考的内容。

五是职业学校国家规定课程的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连日来我到过的学校让我信心倍增,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现在这三个平均水平和五个百分之百是底线,通过这三年的“组团式”教育援藏一定要达到这个最低底线。但是很多的援藏领队和老师就直接和我说:“我要通过这三年的努力,使我对口支援的这所学校和我原来的学校作对比,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要达到原来那个学校的水平,要比您提出来的这个水平高得多。”

到了日喀则市以后,我见了四个省的“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老师,确实非常让我受感动。比如说上海,它是对口支援上海实验中学,这个领队首先给上海市领导汇报:我要让上海实验中学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旧貌变新颜,质量脱胎换骨。后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并提出这个学校需要多少钱,我们就投入多少钱,一定要把上海实验中学办成我们上海市的样板学校。山东省也不甘落后,这次他们省长过来,说我们一年的生产总值就是6万多亿,对口支援一个学校,要多少钱可以给多少钱,要什么可以给什么,一定要把山东省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一高建成一流的示范性学校。

我们了解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本身基础就比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有个老师让我非常感动。他在给我介绍的时候说:“我刚来的时候,首先非常地惊讶,第二我非常地感伤,第三我非常地感动。”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惊讶我们西藏这种人文和自然景观,能看到咱们祖国大地上还有这么一片壮美河山。但自下了飞机以后,开始严重的高山反应,上吐下泻,非常非常地伤心。由于学校的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悉心的呵护,很快度过了高原反应期,对我们当地的干部和老师们极为感动,见到我后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来自铁人的故乡,我就是要把铁人精神传到我们西藏来,有条件我们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非得把我们对口支援的学校教学质量提上一个大大的台阶。”

从最近接触的一些援藏教师看,我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充满了信心。

我刚才提到的都是目标,目标出来了,问题也就出来了。除了我刚才说的发展目标,还有我们的硬件,能够达到我们的办学要求,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前,有的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50%都还达不到,可是到了“十三五”要达到85%;有的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是相当的低,要达95%,任务非常艰巨;高中阶段提出来的口号叫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90%,现在全区才74%,有的地区超过了80%,有的地区肯定低于74%。在短短五年的时间,要达到90%,最难的一个是要普职比大体相当,那么怎么大体相当呢?按六四开,要达到90%,全区的中学生就要达到12万,现在才7万多人。12万人,按40%来算,中职生也接近5万名,全区目前只有9所中职学校,还加上了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所以,高中教育的发展任务也极为艰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实现目标呢?那么问题就非常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教学研究人员要研究的,我们要研究,要指导。

“十三五”期间,我们就得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做我们的教研:怎么样提高我们的入学率?怎么样实现“三个平均水平”?怎么样能够达到“五个百分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百分之百”是对每一个学校提出的要求。20个受援学校要率先实现“五个百分之百”,并在实现这“五个百分之百”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通过他们来辐射带动我们全区的127所中学教学质量上一个大的台阶,这里面临的问题就很多了,这就是我们教研工作的突破口。刚才孝裕同志在布置“十三五”工作时候讲的那几条很好,就是个问题导向,目标清楚了,那么我的问题也就很清楚了,问题怎么解决?那就进行研究。

顶层设计怎么设计?师德规划该怎么规划?布局学校该怎么布局?还得建多少所幼儿园、高中、中职学校,才能满足我们实现目标的硬件要求,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这次到日喀则,我反复地强调学校的布局问题,我们不能乱铺摊子。现在国家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给西藏的教育投入是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增加了35%,我们原计划是在“十二五”的基础上翻两倍,现在只给我们增加35%的投入。那这些任务怎么完成?面临的问题相当多,比如管理的问题、教学的问题、财务的问题、后勤的问题,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上,多帮助你们的校长、局长们,好好地做个顶层设计,好好地规划好学校的布局,然后深入到学校去,办高水平的学校。这是想和同志们交流的第二个问题。

三、坚持质量导向,围绕提升质量这个核心,强化教研工作

我非常赞同成仓厅长提出的对做好教研工作的要求:要强调教研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要重点研究教材、教法,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突出提高质量这个核心,把教研工作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扎实实抓好。

教研教研,可能大家以为是教学研究。实际上,更全面的考虑是教育教学研究。如果说,前面这两条谈的都是教育宏观的话,那么第三条就是为教学服务,就是要提升质量。“促公平、提质量”,这是“十三五”期间,也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国教育的主题和主线。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围绕这个核心任务,来强化我们的工作,并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主要是研究教材和教法,我认为这是现在制约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也是西藏教育最大的短板。

关于教学内容,这些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10年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研人员围绕着课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是我感觉现在各级各类教材,都还存在问题。因为原来我一直在高校,所以对中小学确实不是太熟悉,到了各个学校一看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也有像《汉语》教材,是专门为我们民族地区编写的教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名义出版。这些教材本身的内容都挺好,编排体系也比较科学,但还是有很多不适应我们西藏的情况。

任务是比较艰巨的,我记得原来和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探讨怎么提高西藏教育质量时,她说过:你们的教材能不能改一改?能不能把教材的难度降低一点?别让学生一考就是二、三十分。我对部长说:我也愿意降低,我来组织一个班子编教材,保证让学生能够达到考试及格的水平。但是没办法,学生最后面临的指挥棒是高考。

实事求是地说,现行的教材符不符合西藏的特殊教育规律?符不符合西藏孩子的认知特点?符不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不一定。有很多内容还是和内地的生活现象有关系,这就需要教研人员在研究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编一些补充教材;没有条件的,可以指导我们的老师用当地的例子来引导学生。

教什么很重要,特别是在德育方面。我们的核心任务是要立德树人,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在西藏,只要把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做到位,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做到位,让学生增强了“五个认同”,增强了“四个自信”,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已经到位了。在这方面,我们各个学校都很有积极性,出了很多的乡土教材,总体编的很好,但也有不少问题。所以,最近我和普布次仁书记下定决心,抓我们的德育教材,编我们的乡土教材。一定要把新旧西藏对比教育编进我们的教材,把民族团结教育、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编进我们的教材。

今天我再增加一个内容,就是把“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这些老师,这样一些生动的实例编进我们的教材。我还是想讲这个例子:南开大学附属小学的魏晓东老师,今年4月份来到拉萨市实验小学援藏。来之前不敢告诉他85岁的老父亲,后来在网上暴露了。父亲知道她到西藏来后,才跟父亲打电话说“我到西藏来了。”父亲告诉她:“你到西藏去了,我支持你的工作,但是要注意两件事,第一,要确保健康和安全;第二,一定要叫当地的藏族孩子喜欢你。”

听了这些话我非常感动,他的父亲肯定是个老教育家。一查果然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南开大学附中的老师。然后她就按照父亲告诉她的话来认认真真地做。一方面做自己分管教育的副校长,一方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代课。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平时上课坐都坐不住的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踊跃答问了;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看到了魏老师,老远就打招呼;原来的学生都不爱发言,现在魏老师一提问,学生都抢着举手,来回答魏老师的问题。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说“最调皮的那个学生,只要中午看到我进了食堂,就帮我打好饭主动送过来。”这不就是叫孩子喜欢她了吗。孩子只要喜欢上一个老师,那就会拼了命地学这门课。通过这两三个月,她能把一个班带成这么一个班风,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她,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她的课。她在教学中,没有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所以说在“教什么”这一块上,我们的教研员要下功夫,认真地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不能白白地熬过45分钟。如果从一进教室就开始“坐飞机”,一直坐到考大学,怎么可能提高咱们的教育质量!

要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在A班和B班讲同样的内容,方法可能不一样。面临的教学对象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肯定不同。大家都懂这个道理,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过去的好的做法要坚持,但还要创新。一定要深入到课堂,就像刚才谭老师说的,他听课听多了才能了解老师们讲课的基本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来引导老师们怎么改进教学。

每次下去调研,老师们可能都提前知道了,所以都准备得好好的。笔记本打开了,电脑打开了,认认真真地备课,但我很少看到老师们在一起沟通。同教一个班的老师,虽然你是教数学,他是教语文,但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哪个学生上课调皮、哪个学生成绩比较好、哪些学生怎么怎么样,老师们在办公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我跟普布次仁书记在西藏大学的时候,老是批评各个学科之间、学院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说那你怎么改进教学?中学老师更应该这样,要交流,要研究。

(二)研究“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作为教研员,要给校领导提供决策咨询。你们最熟悉学生,最熟悉老师,最熟悉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教学和管理是不分家的,所以你们还得研究,作为一校之长,作为学校的党委书记,作为教务处主任,作为教研组长,该怎么管理?该管什么?极为重要!这一点我想大家也会有认同感。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好一个学校,因为他有好的理念,好的管理模式,好的管理制度,好的管理方法,老师们都佩服他。看到这样的校长,就看到了学校的希望。

我碰到很多这种例子。这一次去日喀则市的一个县的中学,马上要均衡验收了,准备得也很充分,我去了以后,一看校长讲他的办学理念,讲他的办学特色,我就对他很有信心。他们的均衡验收肯定能通过!尽管他们的硬件还有一定的问题,学校中间被一条马路隔开了,我对他说这一次就是来给你解决这个问题,给你们修个天桥。我看到学校管理非常好,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好,和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候,他们对这个校长很认可,对未来提高教育质量充满了信心。

还有一些学校,叫校长来汇报工作时,我问他们有多少班?多少老师?他说请分管教学的老师来汇报,我坚持要他亲自给我汇报。但是他连教学的基本常识都说不清楚,连多少个班级多少个学生都记不住。那你这个校长是怎么当的?这就是我过去说的“三包校长”、“项目局长”!他们一天到晚就给学生采购“三包”的东西去了,而教学的事,让分管教学的校长去抓,这样的管理怎么提高管理质量,一个学校管理水平上不去,教学质量又怎么提高呢?

所以作为教研人员,我们还得研究学校该怎么管的问题。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一个先进的管理模式,真正可以带出一个先进的学校。如果一天到晚都把精力用在跑项目上,用在采购上,用在怎么花钱上,教学质量怎么提高?

(三)研究“服务什么,怎么服务”的问题

今天来的很多是校长和各地(市)教研室的负责人。一个学校服务好师生极为重要,中央要求我们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都是在干事业,而不是在做官。我们虽然都有一点权力,但这点权力都是要为老师和学生服务的。这个观念如果转变不过来,而只想在教育行业当局长、当校长、当教务主任,为做官而做事,这个学校永远办不好。

要为教师服务。我们是为做事业来做事的,因此要对做的事业忠诚。具体来说,就是你是否爱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是否爱学校的每一位学生。有些校长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能够改善教师和学生的住房条件,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但也有一些校领导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到位,他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不明确。如果一天到晚想的是我这个校长什么时候能当教育局局长,我这个科级什么时候能变成副县级,我这个县级什么时候能变成个副巡视员,那我们就不是在做教育了。所以我们要贴心地为老师们服务,为学生们服务。其实校长的管理理念非常重要,学校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你的理念要变成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就要为老师服务好,老师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这样学校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希望。

要为学生服务。如果为学生服务不好,经常出事,那么大家就没精力去抓教学。为了孩子上学,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让孩子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学习在学校,在学校这个范围里面健康成长。所以作为领导如果没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个学校是办不好的,那么怎么为学生服务又是教研人员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不是说把学校的食堂办好,把校园绿化得越来越好,就服务得越来越好。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喜欢这个学校,这样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学校。我们拉萨的条件很好,日喀则、山南的条件也好,还有很多市直的学校硬件也都很好。但恰恰有一些非常偏远的中小学,校长和师生打成一片,他们的校长和师生是分不开的。我一进学校校长就和我说:我们的老师宿舍在漏雨,老师生活条件很糟,希望能给我们解决。这个学校的校长是在为我们的老师着想的。

四、坚持实践导向,用科学的方法做实教研工作

教学研究是一份实践性极强的工作。我们既要进行理论创新,同时也要明白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不断地深入课堂,深入老师,深入学生,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我们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研究有很多综合的、分析的、定性的、定量的、观察的、总结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这些都可以用。

但是这样的一些科学方法,我们一定要运用好。运用好这些方法的关键是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赛课等方式,多听一些老师们的课。大家刚才介绍的经验各有特色和亮点,坚持不懈就可以久久为功。日喀则市的戴晶斌副书记,是上海派来的援藏干部,分管教育。他的工作是非常忙的,在西藏的三年,给日喀则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亮点。他每年坚持听100节课,在座的谁能坚持下来?

我每到一所大学,就去听一节课。我想给大家一个导向:作为书记、校长,都要下到课堂里。如果自己不去听课,老师们在业务上不会服你。现在我们在这一方面蔚然成风。不光书记、校长们开始听课,局长们也开始听课了。有些分管的副书记、副市长也都下到课堂里听课。甚至有些地委书记、市长也开始一个人包一个学校,定点联系一个学校,也深入到课堂中去听课。

作为教学研究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方法,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践,就是下到课堂中。通过和老师以及学生的交流,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难点究竟在哪里,高考要考什么内容?我们要给学生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不到课堂中去,就很难准确把握这些重难点。所以只有经常深入到课程中去,只有和老师打成一片,只有经常和学生进行对话,才能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另外,希望大家加大定量的研究。定量的东西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我们每年的学业考试成绩不好,特别是高考。作为教研员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一定要对试卷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分析这个地区的学生,在今年的考试中,在哪一个知识点上得分最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哪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变化,弱点在哪里?这是通过试卷分析最能看出来的,分析这些东西是要下功夫的。日喀则市在考试分析方面做得很细致,给了我一份很厚重的分析报告,到现在都没有看完。其他地区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所以,我们一定要多采取一些定量的方式。这对校长们进行决策,对老师们改进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坚持创新导向,完善教研工作机制

我们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建立起了一个“区、地(市)、县(区)、校本”这样一个四级教研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整个教研队伍的力量,特别是数量还远远达不到下一步发展的要求。我们下一步发展的目标非常艰巨,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机制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一是队伍建设。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兼职队伍也要扩大,人人都要做教研。过去我在高校工作时曾经说过:不做科学研究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老师。很多老师开始不理解,等到职称评不上了,才明白校长您说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依然要说给我们的中小学老师们:不做教研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并且这个教研是要天天教天天研的。换一届学生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教案千万不能一个教案用到底。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特别佩服我的数学老师,他能把非常枯燥的数学内容讲得栩栩如生。一堂课下来,45分钟内学生作业全部完成了,他不用布置作业,他的课上完了学生的作业也就写完了。

二是平台建设。只有把舞台搭好才能跳出美丽的舞蹈。一定要给教研员和老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研平台。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的文件,还有我们以教工委和教育厅名义下发的文件,只要涉及到老师,特别是教研员的待遇,一条一条地落实。把这些机制落实到位,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我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工委和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十三五”的教研工作,一定能够开好头、起好步,为“十三五”教育目标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专业力量。

猜你喜欢
西藏教研学校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奇妙学校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