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雪莲
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颜雪莲
为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体现语文学科的价值,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阐释了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并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探讨性的措施和办法。
生活化;教育理念;中职语文;语文教学;渗透
“高考”这个热门话题每年都会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而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度也位列热搜词的前两位。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内容的变化,不难发现,浓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越来越贴近生活的命题,这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关注时下热点,不能再将自己封闭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里。
近年来,不断有语文教育专家重提应重视语文的文学性功用,这无可厚非。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远离升学压力的他们,其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情感。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条式的机械灌输甚至会令他们反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所有语文工作者的第一要务。
其实,众多的教育先驱早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皮亚杰认为,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兴趣的来源在于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亦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的“生活即教育”,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到底什么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不单是指语文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还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炼思想、完善人格水乳交融起来,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种和谐音。
中职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对象主要以面向社会,学习专业性技能为任务,适应就业的需求。因而,在如此明确的教育目的指导下,我们的中职学生被打上了准职业人的标记。然而,在未来更长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职业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才是最值得体悟的,中职学生身上应被赋予一个更重要的角色——社会人。
由此看来,生活化教学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迫切需要。只有我们突破语文教学的传统壁垒,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入渗透,不断挖掘与运用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凸显出语文课程的现实价值,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语文教材出版社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面积的改编,摒弃了那些不符合时代特征、题材老旧、晦涩难懂的课文篇目,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精心挑选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贴合社会生活的课文。此外,为摆脱单一的阅读学习模式,听说训练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更是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保留经典篇目以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所偏重地讲解一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内容,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感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例如,处于叛逆期的中职学生,对于亲情无视和淡漠,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在《我的母亲》一课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做做亲情计算题,朗读父母致子女的一封信,仔细回味与父母日常相处时的生活情境,进而重新审视被自己忽视的亲情。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有助于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理解与感悟。
2.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要改变严肃刻板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信任、宽松、温暖、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像朋友般亲近老师,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专注地投入语文学习,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当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理解和支持,得到鼓励和信任,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便会形成认真学习、积极生活的强大动力。在这股正能量的引导下,课堂间的师生互动与交流自然增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变得事半功倍。
其次,新时代的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电子信息和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枯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式的教学手段,无法吸引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唯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途径。图片、音乐、视频、flash、微信、微博、微课等形式多样的媒体手段,在不同课型上的充分利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的感官带来更加直接的冲击,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第一,在课前练习活动中穿插生活化的内容。为了在未来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习得基本的交流技巧,能够学会倾听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语文课前可以设置三分钟的口头说话练习。而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享受“说话”的乐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阅历,结合课文内容与时下热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合适的说话内容。
第二,课前导入和知识拓展体现生活化元素。课文的导入部分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关键,往往会引入熟悉的生活事件。例如,讲授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在学生没有了解课文内容前,先引入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看到被污染的生活环境、被大肆砍伐的森林,很快便能将此与课文的主题联系起来,指导学习方向,奠定情感氛围。
第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要改变老师的“一言堂”模式,将毫无生气的一问一答,转变为更有趣的辩论、创写、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价值。
4.重视生活化的实践教学
因为学生生活范围狭窄,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状的机会较少,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难免一叶障目。部分学生的作业呈现出瞎编乱造的现象,既不符合逻辑,又缺乏真情实感。因而,语文教学要从生活中寻找“活水”。教师应组织一些走出课堂,深入学校、社区、街道、企业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大千世界的多彩,认识职业的特点,树立生活的信心。
在活动策划时,主要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规定阶段时间,由学生自己组织社会调查、资料搜集、职业体验等项目,并在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的良好意识。活动结束后,总结实践成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要将见闻感触制作成书面报告或视频资料,在班级或学校内进行广泛交流,从而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青春洋溢的中职学生根本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做个与世隔绝的读书人。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手段和形式,精心构建生活化教育课堂。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只有将社会发展现状、学生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思维灵活、知识丰富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叶枫.浅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9):72.
[2]许桂花.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0,(11):72-73.
(编辑:王春兰)
G712
A
1671-0568(2016)29-0081-02
颜雪莲,教育硕士,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