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玉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浅析纪录片的叙事
——以《归途列车》为例
张小玉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本文简单分析了影视作品中存在于纪录片形态中的叙事。纪录片作品的种类多种多样。虽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把叙述故事作为主题,但是叙事性对于纪录片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纪录片导演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事件、场景、片段等,运用一定的叙事方式、手段、结构组成一部完整的纪录片作品,纪录片形成的过程就是导演叙事的过程。用霍尔的话来讲,“现实事件在变成可传播的事件之前,必须要变成一个故事”。本文将从叙事、纪录片叙事、叙事视角几个方面对纪录片的叙事进行分析。
叙事;纪录片叙事;叙事视角
纪录片这一形态最早发源于西方社会。他们的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纪录片为了引起受众的关注,作品本身要含有吸引观众的娱乐性、可看性。娱乐性和可看性两者完美结合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美国的“钩子”理论就强调片子开始一分钟就要伸出“钩子”,挑逗观众的兴趣,使作品具有挑逗性。同样的,笔者认为,对于特定类型的纪录片创作,“钩子”理论也是适合的。在《归途列车》中,中国春运大迁徙的人群已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而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张昌华夫妇一家正是同时有这两个问题的一个典型,所以选取的主人公在一开始便具有了很多的挑逗性和故事性。
那么,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完整且吸引观众的注意呢?中共电视纪录片协会委员会主席陈汉元认为,谁能拥有足以反映、表现人物个性的众多细节,谁就有可能把故事讲得好听、好看;谁能捕捉到大量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形体、动作、表情、氛围,谁就更有可能把故事讲得好听、好看。其实,以真实性见长的纪录片和虚构的故事片、电视剧、电影都是凭借细节刻画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使故事有血有肉,情节丰满。
在纪录片《归途列车》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就抓住了张昌华一家3年的返乡之路、3年的年夜饭,以及张昌华夫妇与孩子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使得故事非常丰满。
有情节、有故事的作品更容易吸引观众注意。
故事口口相传,任何人都能讲述,不过因为每个人叙述故事的方法不一样,所以每部片子的受众数量也是多少不一的。纪录片讲述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归根结底,为什么纪录片故事化以后更受到大众的欢迎?原因在于,故事化更符合观众的收视兴趣。从大众传媒学的角度来看,愉悦功能是现在电视媒体争夺观众越来越重视的一个方面。从出现到现在漫长的发展,纪录片的首要目的就是引起观众的兴趣。所以,目前的纪录片作品都是以真实性为前提,通过把纪录片事件用故事化的方法讲述,在叙事的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刻画,做到详略得当,以故事衬托人物,表达感情。
我们对于纪录片这一节目形态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对纪录片是不是一种叙事的艺术作一些阐释。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引论》一书中,将叙述分成三个不同的层面。他认为,叙事有三个不同的意思:第一,叙事“承担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陈述,口头的或书面的话语”;第二,叙事“指的是真实或虚构的、作为话语对象的接连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之间连贯、反衬、重复等不同的关系”;第三,叙事“指得仍是个事件,但不是人们讲述的事件,而是某人讲述的某事的事件”。热奈特分别用了“叙事”、“故事”、“叙述”这三个词表示叙事一词的不同意义。他以前说过,故事和叙述都是依附于叙事而存在的。同样的,叙述话语和叙事也是因为在讲述故事,不然就不存在叙述性。
从叙事的本质上看,叙事不是一种单方面的表述,而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故事,和受众之间一种动态的交流过程。由此可以知道,叙事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一种动态的交流过程。在本片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张昌华与女儿发生口角,到最后大打出手。张昌华的女儿对镜头说:“你们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在这一段中,发生的事件是真实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创作者在这里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零聚焦叙事
零聚焦叙事,又叫“全知视角”或者“上帝视角”。这种视角是叙事行为的天然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简单地说就是,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这种叙事可以超过一切的外在限制,无论过去、现在、未来,都在他的叙事范围之内。无论何时何地甚至于同一时间的几件事,全都在他的视野之内。在这种叙事角度下,观众就是在这场交流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
(二)内聚焦叙事
热奈特在《论叙事话题》一书中认为,内聚焦叙事是以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作为叙事的角度,具有的明显特征就是对于所要叙事范围有一个“限定性”,不再是全知视角的万能状态。具体来讲,就是对于叙事者来说,不管使用第几人称进行叙事,对片中主人公的聚焦都变成一个人的视野,一个人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在呈现社会。再现历史场景时,已经从全景宏伟的大叙事转变成为生活实践中的小人物为主体。这种以个人为主体的叙事角度对于观众而言,为观众提供了心理体验上的真实感和信任感,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外聚焦叙事
外聚焦叙事是指故事的叙述者和所要叙述的事件本身不存在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叙事者的定位是置身事外的,是一个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叙事,就不夹杂叙事者的任何主观态度。这种叙事角度与上述的全知视角是完全相反的。因为外聚焦叙事的叙事者对自己所叙述的事件不仅不是全知,而且是一无所知的。他不能解释人物的任何心理和行为,只能在人物的后面向观众进行叙述,所有的叙事都是真实的记录。《归途列车》这部影片采用的就是外聚焦叙事。创作者和观众在一个角度,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影片。这也是绝大多数纪录片的叙事角度,能够给观众一种贴近感、真实感。
(四)多视角的综合叙事
在一些叙事比较复杂的纪录片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某一部纪录片或者某一部纪录片中的一个片段归结为一种叙事视角。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是多种视角的综合运用。
[1] 胡智峰.电视美学大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98.
[2] 林旭东.影视纪录片创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06.
J952
A
1674-8883(2016)07-0181-01
张小玉,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