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叙事框架与意见
——大陆游客香港被打死事件

2016-03-01 18:37干欣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京华中国日报时报

干欣彤

(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叙事框架与意见
——大陆游客香港被打死事件

干欣彤

(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新闻框架是新闻报道的呈现,不同的新闻框架对同一新闻报道的建构有不同的方式。新闻报道者的专业水准、选题角度、政治背景等因素会给新闻报道带来不同的效果。本文关注的问题就是运用不同的框架分析同一事件不同媒体报道框架的分析,以及不同框架下受众对信息的处理认知的差异。

框架;同一新闻报道;差异

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中首次把框架运用于传播学中,他对框架的定义就是:“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1]将其定义延展到传播学中就是传播者在传递信息的最初对信息的自我处理。

一、研究方法

(一)抽样与样本

1.事件与样本选择。2015年10月19日上午,一个内地旅行团在领队带领下前往香港红磡民乐街购物,一名女游客与女领队在购物问题上发生争执。同团的一名男游客在出面调停过程中,被两名男子袭击倒地昏迷后被送往医院。在香港伊利沙伯医院留医抢救一晚后,于20日上午10点45分不治身亡。选择这起事件是由于在占中之后,香港与大陆的矛盾一直不断激化,且习近平主席也在10月20~23日访问英国,香港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一些矛盾点便在此时间段中爆发。

2.媒体选择。《京华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在国内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独特、代表性的新闻框架。对外媒体报道China Daily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它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海外人士对中国政治、经济动态认识的重要来源。

3.时间样本。该事件发生在2015年10月20日,《京华时报》报道时间为2015年10月23日,即事件发生后3天。而《中国日报》则是在2015年10月20日,即事件发生的当天报道。两者的报道在时间间隔上相差3天,在处理新闻框架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4.新闻报道样本及获取方法。通过对大陆游客在香港被打死事件进行检索而获取《京华时报》在网络平台上的相关报道,在《中国日报》中检索香港事件,日期选择2015年10月20日,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得。

(二)建构与说明

在新闻框架的研究中,发现框架的构成差异是探索框架报道不同的基本,报道时间、报道方式、报道体裁、报道事实性质、报道数量、新闻主观色彩、政治因素等都会对新闻文本产生巨大影响。

1.报道时间。2015.10.20~2015.10.23,事件发生当天以及事件发生后第三天。

2.报道主体。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矛盾激化原因、香港人和大陆人对事件的态度、中国政府的立场。

3.新闻事实性质。事件成因、人员伤亡、事件造成的影响、对事件态度的把握。

4.政治因素。事件爆发在习近平访英期间、占中行动之后、曾经的英国殖民地、一国两制体质下的问题。

5.报道体裁。新闻消息、新闻分析。

6.报道方式。对事件本身事实的剖析、对事件成因的分析。

7.新闻主观色彩。此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点和事件发生时间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事件主体双方也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二、研究发现

1.新闻报道标题。《京华时报》网络版各网站转载标题为“在港遇袭身亡 游客妻子抵港认尸:我要丈夫回家”其原标题为“香港法官拒绝两嫌犯保释”,其网络转载标题很好地运用了新闻色彩,让读者在读报道之前就已经形成自我感情偏向,然而《中国日报》的标题是“1.Hong Kong 'forced shopping' attack sees tourist killed”这是一个典型的新闻标题,对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结果、原因有一个总括性的概述,没有新闻感情色彩。对于受众来说,从这三种不同的新闻标题中就接受了三种不同的信息量,各自报道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大不相同,受众最终对信息的处理认知也会有很大差异。

2.新闻报道量。《京华时报》记者钟欣对整篇报道所用字数为655字,而《中国日报》所用字数为938字。两者都是属于短篇幅报道,可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

新闻主体与报道时间分析:《京华时报》是在事件发生后第三天才发出的新闻稿,从新闻稿的结构中分析可知,由于事件背后深刻复杂的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报道者是采用法院对两名犯罪嫌疑人的判决开始对事件展开叙述的。此篇新闻稿在事件发生后第三天才展开报道有两个要素,一是等待法院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结果,二是家属来港确认遗体以及对家属发言的转述,其他方面也只是对事件的表面呈现。通过法院的判决信息,可以让受众了解香港法院和警察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及态度,通过对受害者家属的描述以及她的发言可以知道受害者家属的心情,增加了报道的情感色彩,让受众对受害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偏向。

反观《中国日报》,其报道时间为事件发生当天,报道时效性很高。它首先对暴力购物进行了一个简要说明,随后说明HKTB表达了对这次偶然事件的一种惋惜,并且表示对暴力事件零容忍,Growing resentment 作为报道叙事的继续发展标题,说明了大陆和香港之间的矛盾激化,并且表述:“The visitors have driven a tourism boom - but local residents blame mainlanders for pushing up prices.They also resent what they see as mainlanders' coarse behavior, such as eating on the subway and blocking pavements with oversized suitcases.”此新闻框架向受众展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并且对香港和大陆的矛盾有一定报道,这样的新闻框架建构和新闻叙事风格不像《京华时报》所表达的感情色彩那么多,对受难者的认知和同情也较为浅薄。

3.政治因素分析。每个国家的新闻报道都会面临新闻报道框架的形成受到政治因素影响的情况。《京华时报》作为中国主流媒体,它的报道框架未涉及香港大陆矛盾,也未涉及此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只是浅显地表述了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的结果,其原因在于媒体不能煽动民众情绪,要缓和矛盾。而《中国日报》其主要受众为海外人士,作为国家形象的窗口,它很简要地呈现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并且在表达上也体现了香港属于中国且中国政府也给香港高度自由的态度。

三、研究结论分析

在新闻框架的诸多构建因素中,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媒体定位等都属于相对不变的稳定因素,对具体到个体的新闻叙事框架起决定作用的则是记者的主观能动因素,即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价值判断会产生不同的角度。

四、两种叙事框架下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不同的新闻报道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果,以下是《京华时报》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后所产生的网友评论:

——香港真是去不得了~高危旅遊!

——香港人素質低、別去了!

——一群刁民,被洋人養過幾年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該刁民的還是刁民。

同样的,在《中国日报》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后网友们的反应是这样的:

Chinese from Hong Kong are the most arrogant and selfabsorbed Chinese I know.They would get mad at me for calling them Chinese.I would rather visit Taiwan any time than Hong Kong. Apparently,Hong Kong people love to visit Taiwan as well and create lots of media trouble for Taiwan and its businesses because they keep complaining or they trash up hotels because they just want to have orgies and homosexual parties in Taiwan, or at least that's what I gather from the news I read in Yahoo! Taiwan!香港人是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中最傲慢和自我的。他们会因为我称呼他们为“中国人”而感到不悦。我愿意在任何时候去台湾游玩,但是我也不愿意去香港。显然,香港人也爱去台湾玩,但他们往往给台湾和台湾的商业引起一堆媒体麻烦,因为他们总是不停地抱怨或者把酒店房间搞得乌烟瘴气。这都是因为他们想在台湾纵欲或是开个同性恋趴的缘故,这些信息都是我从台湾雅虎新闻上面浏览到的。

[1] 孙彩芹. 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新闻界,2010(9):18-24.

[2] 在港遇袭身亡游客妻子抵港认尸:我要丈夫回家[N].京华时报,2015-10-23.

[3] Hong Kong’forced shopping’ attack sees tourist killed[N].中国日报,2015-10-20.

G212

A

1674-8883(2016)07-0081-01

干欣彤,女,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京华中国日报时报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漫画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老飞人
京华清明记忆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