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2016-03-01 15:11
关键词:角色转变

戴 娜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林海九年一贯制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8)



谈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戴娜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林海九年一贯制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8)

摘 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更要练就一身娴熟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确保顺利完成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才能铺就语文教学发展的道路,才能成就语文教学的灿烂辉煌。

关键词:转变 角色 精美 丰厚 敏捷

学科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包括以下几点

(1)学科专业知识。这包括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2)纯熟的专业技能,即良好的教学能力。

(3)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看了名师课堂教学活动展示课后,我感触颇多。

感受一:名师课堂风采。在听课中确实被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机智及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所折服。男教师幽默风趣,女教师沉稳内敛,课堂收放有度,掌握自如。

感受二:为学科间各年级段的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教师任教的年级段不同,教研时同一学科时间一样,所以老师们很难听到不同学段的优秀课,名师送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各学科之间很少交叉听课,通过名师送课,老师们感知原来语文课是这样的。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高兴,在这之后老师们也在思考,这节课成功的背后,上课教师要付出多少,准备多少才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师“课堂案例”谈谈对“学科素养”的理解。我认为学科素养就是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言语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掌握的技能上的能力。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合金,成为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

一、具备精美流畅的语言能力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我见到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模仿倾向。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非常的重要。

二、具有丰厚的文化品味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说的继续教育。

三、要有敏捷的思维方式方法

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的教师,不能机敏的反应学生的问题,学生发言就点头,说什么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是十足的指挥官。我觉得这样的教师不是非得要那样做,而是自己的思维节奏跟不上,也就是说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然,教师也就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