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01 15:05肖淑玲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研究型研究性辩论

□肖淑玲

研究性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肖淑玲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六种方式: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演讲、课堂汇报、课后交流、学生主讲,对开展研究型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研究性教学;实践;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称“基础”课),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讲授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2012年,“基础”课作为我校研究性教学的试点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内涵与特征

1.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一个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了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研究性教学主张教师把课堂教学与自己在学科研究中所获得的思维方法、学术成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研究探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研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特征

研究性教学从社会建构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论发展而来。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生成并不是单纯的个人事件,而是利用相互间心灵的交流建构知识。

(1)教学目标多元性。研究性教学让学生选择与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索研究,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责任意识。研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相同的问题,由于对象不相同、探索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得到的观点也不完成相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创造性。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程内容设置专题,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题可以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课程中一些的重大理论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研究型教学的由于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师更应该强化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所以研究型教学具有明显的创造性。

(3)教学组织灵活性。首先,研究型教学改变传统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群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既是研究者又是学习者。其次,研究型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根据专题的内容,把图书馆、实训室甚至网络等作为教学场地,实现了学习、生活和研究的结合。

(4)教学评价过程性。研究型教学在关注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注重学生个性生成。不仅全程监控整个学习过程,而且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启发和指导,实现阶段评价和全过程评价相结合。

二、研究型教学在“基础”课程的实践

1.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帮助学生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选定不同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讨论。讨论之前先告诉学生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讨论课以寝室(8人左右)为单位进行,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并在每个讨论题结束之后予以简短点评。讨论课成绩由学生、老师共同评定,占平时成绩的25%。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开展课堂辩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辩论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动力。根据课程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内容,设计了一个“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专题。辩论按照正规辩论赛的程序进行,但整个辩论的重点是自由辩论环节,这个环节不局限于四个辩手,而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抑恶扬善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3.进行课堂演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演讲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因此对于倡导性、培养情感的专题,可以采用演讲的方法。如“日月每从肩上过——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这一专题就可以采用演讲的方法,结合“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实际,开展演讲。通过演讲,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4.进行课堂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是研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寝室为单位,每组6~8人,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研究的题目。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研究,最后由小组负责人在课堂上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心得体会。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5.进行课后交流,增进师生友谊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诚恳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友谊。交流以学生的倾诉为主。学生的倾诉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短信,也可以是电子邮件、QQ、微信以及当面个别交流等。通过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6.由学生小组主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每个学期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1~2专题,由学生毛遂自荐承担专题的教学任务。主讲人由2~5人组成,每个人不同分工,查找资料,写出详细的教案。教案必须经教师修改后才能做成课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师范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对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1.研究性教学适合于所有课程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用批判的态度继承,用创新的精神学习,树立为创新而继承、为创新而学习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性教学只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和方法,而不是目的,更侧重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适合于所有课程,无论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是公共课。

2.研究性教学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学校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无论是重点本科院校,还是地方本科院校,都可以采用。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演讲、学生主讲等形式,也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布置研究项目提交研究成果等方法。因此,研究性教学不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专利,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学校。

3.研究性教学应当逐步规范化

我校已开展两轮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工作,结果表明,研究性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效果明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还只是主持这个项目教师的个人行为,尚未大面积推广;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也不利于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目前的课程考试制度无法调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与研究性教学的宗旨不相适应。因此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改革,使研究型教学模式逐步规范化,发挥研究性教学应有的作用。

4.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教学不是传授现有的书本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如果教师没有研究的经历,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不是固定的书本知识,而是生成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沿,用自身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1]林海,李虹,袁建美,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

[2]郑伦楚,徐晓军.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阶段性模式与深度推进策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3]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王豫跃.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编辑:郝 婵)

G642

A

1671-0568(2016)20-0095-02

肖淑玲,法学硕士,湖南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行政法学。

猜你喜欢
研究型研究性辩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