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仙沟思源实验学校 王家洲
核心素养与教育生态建构
□海南定安仙沟思源实验学校 王家洲
纵观30余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有不协调、不均衡的现象存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重智育与分数指标,轻德育与美育;学科建设导向,重理科原理探究,轻文科人文关怀;课程目标教学,重知识技术传授,轻能力实验操作;教育主体实施,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学校发展建设,重显性硬件的投入与改善,轻隐性软件的优化与完善;教育任务,重过程实施,轻育人目标的设计与细化。
2016年6月1日《教育法》第二次修正案的实施,可谓是对教育本质与任务的回归与完善。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育人目标内容的回归,更是课程目标的回归、德育任务与内容的回归。
全面落实这一教育回归,就必须全面落实落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全面修订与完善教材与教法,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业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者由教书走向育人,受教育者由被动学走向主动学,由痛苦着学习走向快乐学习;教育教学由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素养培育;教育评价由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走向全面绿色成长评价。
要全面实现目标走向的转变,就必须让国家课程校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化、个性化,实现教学生态的和谐。关注生态,关爱生命,珍爱生活,这理应是教育人的应有视角、必然选择。人的生命应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渐次生长与完善。而人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学校,立根于社会,就是生命主体参与社会、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积淀的过程。这期间生命境界会从自然境界向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进而向天地境界的提升。
这一过程就是核心素养逐步走向深化、细化的过程,更是生命提升与生活品位渐进的过程。因而可以说“终身学习,素养一生”。
为此,我们必须建构家庭与社区教育、学校与生活教育、社会公共教育目标一致、有效衔接、纵横贯通、传承创新的教育生态,才能让核心素养有生根的花,有开花的果。
我们必须让受教育者传承中华美德,让他们勤俭诚信有礼,自尊自强有根、创新公民品格,让他们与时俱进、自立创新;学会负责,敢于担当,信仰法治,信守规则,珍爱生态,和谐友善;认同国家、认根溯源,尊重差异,学会理解。必须让受教育者学会自主发展,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健身,勤于反思,乐于创造;必须在文化生态中完善自身修养,掌握母语与外语,学会科学思维,有科学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学会感悟与鉴赏美,表达与创造美。
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体系,必须建构与素养指标一致的课程体系,完善教材体系,提升教法与学法研究;必须建构以老师、德育干部、家长与德育教师为主体的德育体系,并形成有效衔接、纵横贯通、传承创新的德育实践体系,让受教育者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在生态中浸染,逐步形成受益终生、服务社会、成就未来的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必须建构以教师为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受教育主体,以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为驱动任务,以课程教学为实施途径的学习共同体,让显性的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实现在师生和谐互助、同伴快乐互学的教学活动中,让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外化在行为常规与形象展示之中,使三维目标教学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并形成教学常态与生态。
落实和谐生态教学,必须坚守课堂教学的五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流程:第一步是温故导入,就是让已知成为铺路石,让新知找到教学启动点,开启思维,唤醒自觉。第二步是设境导学,就是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激发学习与思考的兴趣,形成探索未知的学习目标。第三步是问题探究,就是师生把握学习重点与难点,有步骤有针对地深度学习,让困惑释疑、迷律朗亮。第四步是总结展法,就是回顾新知的生成、学习与总结,并作出巩固与反馈。第五步是拓展质疑,就是开启新知拓展拓深新知的新阶段,点化而不解惑,激发下一步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由此可见,五步六环节课堂教学就是温故探新、提升思维阶段、积累学习素养的教学过程。
环顾现状,喜忧并存,回归教育本质,目标指向素养;建构教育生态,落实教学常态,学会平等共处,和谐互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