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平 程 焕
(兰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作为视听媒介的影戏艺术探究
王文平程焕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影戏造型艺术以图像为传播手段,其唱念之声又以声音为传播对象,它是最早使用光影进行传播的媒介形态。影戏艺术是视觉文化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光和影来展现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声音加画面的形式传播文化,是最早的视听传播媒介。
影戏;影像传播;视听媒介
影戏的名称见诸记载是在宋代,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影戏”中说:“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乃使致之……由是世间有影戏。”[1]后来,依据影偶制作材料和地域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名称,本文为便于论述,通称其为“影戏”,试图将其视为传播媒介,从影像传播角度来探讨其传播模式。
视觉文化一直以来都与各学科交叉前进,其特征就是“视觉性”,有极为丰富的研究对象。影戏艺术作为视觉表现的戏剧艺术,造型是最为符号化的视觉传播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影戏是一种奇特的图案艺术,因为最终展示在荧屏上的不是真人,而是虚拟的影偶,这些平面影偶有类型化和脸谱化的特征,并且结合了绘画和雕刻艺术。
影戏的图案造型经历了历史演变过程,历代艺人不断积累经验,受到寺庙雕塑、壁画和戏剧脸谱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影戏的造型规律和特征。影戏把人物角色外化成视觉图案,通过图案造型来分辨忠奸善恶,为观众设置一种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程式化。齐如山先生曾提出,在戏剧舞台上“一切规矩、衣服、脸谱,都与皮人影有相当的关系”,[2]很多戏曲都受到影戏艺术的影响,说明影戏是视觉文化传播的先驱。它通过成像艺术和观众产生互动,完成了视觉活动。“视觉活动是指视觉符号——技术使符号成为可能并给予支持——和观看者之间的互相作用。”[3]观众在幕布前看到的图像是一种视觉符号,但这种视觉符号在艺人的操作下表现着不同的场景和人物特征,通过对影偶和幕布之间距离和人物动作的掌握,为观众营造一种视觉假象,使观众产生共鸣,完成视觉活动。
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语言的最主要元素,声音可以使视觉传播效果最大化。但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的影戏艺术早就完成了画面加声音的传播模式,“声画结合”让影戏广受欢迎,而它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和电影、电视的出现有着很大关系。
影戏艺术的声音可分为三种,唱词、念白和奏乐,和现在电视片的同期、解说和配乐如出一辙。影戏的唱词主要用于抒情,兼有叙事功能,念白主要用于叙事,兼有插科打诨的调剂作用,二者一般交替使用。另外,影戏唱词都有严格的韵辙格律要求,同一段唱词都是一韵到底,这样的唱词唱出来顺耳、动听,易于被观众接受。念白,相当于电视片的解说词,属于“说”的部分,影戏中的念白主要用来介绍人物姓名、籍贯、身世等情况。作为传播主体的影戏艺人,要掌握各种角色的发声、吐字技巧和气息运用技巧,才能使唱词为受众所理解。
总之,影戏是视听的结合,环县艺人有句谚语:“三分耍,七分唱,全凭嗓子亮。”冀东影戏既善于进行宏阔的叙事,在细节的打磨上也较精致,以唱见长,正所谓“无唱不成影”。当地观众不是“看”影戏,而是“听”影戏。影戏的画面是平面的,没有人物表情、动作来传情达意,也无法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解释人物内心活动,并且影人只有半边脸,表演动作极为简单,观众对剧情的了解和把握就必须依靠唱念。影戏艺术的传播是声画结合的典型,其图像只是一种媒介符号,真正能够传递文化信息的则是唱念之声。
光是影戏艺术的核心所在,有光才能有影,这和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电影中通过光线使得图像被记录在胶片上,“(电影)影像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而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光影”,[4]而影戏则是通过光线才将影偶投射到幕布上,可见影戏艺术才是影像传播的先行者。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谈到“光”时说:“是光在看着我,并借助那光,在我的眼睛深处,涂抹着什么东西。”[5]可以说,是光通过其路线在人的眼睛里形成了图像,因为人的眼睛只要视力正常,都是可以看见物体的,但前提是有光,所以拉康才会认为是光在我们眼睛深处“涂抹着”东西。影戏艺人在幕布后面指挥着一个个影偶的时候,幕布上投射的是虚幻的“影子”,观众只是在和这些影子相互“凝视”,最后将这些琐碎的视觉文本和唱腔结合,建构出深刻的内容。
古代,艺人们用于投影的光源是蜡烛,中间经历了油灯、麻油灯、煤油灯、汽灯,一直到近代开始用电灯。灯具在艺人和影窗之间,灯的高低和距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影戏实践的结果有所不同,但都以投影效果为主要标准。灯具作为光源,是影子的来源,不同的灯有不同的显影效果,多排日光灯可以过滤掉操纵杆的影子,让影幕变得干净。影戏艺术的真谛就在于利用光源,将影偶幻化成光影艺术,实现影像传播的最佳效果。影戏投射在屏幕上的时候,其视觉图像给观众塑造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影戏对现实的表现是片面的,那些造型各异的影人只不过是被当成一种固定符号,在光源的照射下诉说被人们过滤的神话或者现实,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光影“蒙太奇”制造出一门传播艺术。
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影戏是典型的视听媒介,它利用灯光或自然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平面影偶,显影于浅色荧幕上,艺人在幕后配上说唱和音乐,观众在幕布前观看,这种利用光影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的传播方式是当今电影、电视的雏形。
[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20册·影印版)[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256.
[2]齐如山全集(第六卷)[M].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306.
[3]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美).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5.
[4]陆邵阳.视听语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5]雅克·拉康,等.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M].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8.
G206
A
1674-8883(2016)09-0192-01
王文平(1991—),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
程焕(1990—),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