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 林琳
与刘邦邂逅在午后
——如何利用地域性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 林琳
本文作者是个典型的“标题党”。本文不是时下流行的穿越文,只是关于如何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校本综合活动课程的小结。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墓被誉为“汉代三绝”,徐州又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也是其政治基业的发源地;是中国汉画像石的主要集中分布地之一,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馆中的2000余块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形象、多角度地再现了徐州两汉生活的方方面面,富有浓厚的人情味道,同时也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汉代人心目中的神仙世界。这些丰厚的本土文化遗产极具地区的独特性与观赏性,让我们后人有责任将这种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举世闻名的徐州汉画像石馆距离我校不足三站路程。顺势而为联手徐州汉画像石馆,我们共同打造了《小学汉画像石场馆课程》。
场馆课程没有固定的学习流程,学习方式通常是非结构化的,是参观者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兴趣自由选择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有其独特的学习形态,对非正式学习环境的研究能补充我们对整个教育图景的认识,并对教学的研究具有反哺作用。作为学校,我们关注的是场馆学习能为课堂教学带来什么?如何进行场馆教学的操作?场馆和学校学习的整合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物理环境的叠加,单纯地带领学生去参观一次博物馆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成效。参观场馆是很多学校都会进行的一项活动。不少参观还停留于一次性的春秋游模式,学生的参观行为和参观旅游景点类似。教师对学生也少有引导,全权交给讲解员负责。而从国外的研究和我们的本土实践中发现,参观前如何设计导引活动、参观时如何提供学习支架和参观后如何与课堂连接都是需要设计的。如果教师在参观前为学生预先准备必要的先前知识,学生在参观中注意力会更集中,且学习效果也更好。参观时,如果教师能引导性地提问或设计辅助学生参观的学习单,则能帮助学生在纷繁的展品中聚焦合适的学习内容。我们的场馆课程目前采取主题单元化设计——
例如,第四单元中:“草药粘贴汉画之祥禽瑞兽”主题单元主要是利用中草药的横截面粘贴表现汉画像石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形象。找出草药片与鳞、瓜、羽、角、须等形、色、肌理等方面的相似点切入。汉画像石汉人心目中的神仙世界多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追求写意,气势磅礴、外形粗狂拙朴,这些特点与儿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谋而合,从而完成了极具独特性与观赏性的神采飞扬的作品。又如“煤渣画——车马出行图”单元:(1)徐州是江苏省的煤矿业基地,煤矸石山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臻待处理。(2)各种“车马出行图”是汉画像石题材中最常见的内容,经常见诸于出土的石碑或汉墓墓碑。而基础色黑与煤渣的颜色有了交叉点。(3)沙画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煤渣与沙粒在结构上完全可以替代,在色彩上与汉画像石的契合度则更胜一筹。基于此三点理由,我们设计了本主题单元的课程。其余课程也是遵循以上原则设计,不再一一展开……精美的作品除了办展览、装饰校园外,又交给共同推荐认可的家长和学生共同管理的微店挂牌出售,培养孩子们的理财能力等。
与学校的原本课程或常规课结合,围绕一个主题内容,依托校外的场馆资源,设计主题式的学习课程,将博物馆作为资源,是一个家长、学校、场馆、社会共同参与开发的过程。
关注场馆课程的开发,重视场馆教育资源的利用,对于教育的实践者:学校教师和家长十分有益。通过研究场馆学习我们可以更系统地理解教育,反思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发掘与利用汉画像石馆的场馆课程资源,使校本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使汉画像石教学研究课程化、特色化,使校本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
我们坚信:“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汉画像石小学场馆课程》这一系列课程的开发深受家长和师生们的喜爱,并得到了徐州汉画像石馆方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徐州两汉文化博大精深,中草药文化源远流长,煤炭资源蕴藏丰富,从不同层面、角度开发时产生的碰撞绽放出绚烂的火花,必定会加强学科与文化间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易于吸收和消化,使原本单薄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必定是一条1+1>2的“康庄大道”!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距离儿童心灵最近的教育,也一定是源自鲜活体验的教育,一定是与儿童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最好的课程也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改围绕“生活”、“大自然”、“社会”的主题展开。这让学生激动的实践课程,为特色综合课程课人文拓展提供了很好的探索空间。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上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改革也需要不断调整规模与策略。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乡土文化成为课程素材和教学资源,如何配置与整合这些资源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是基于核心素养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与刘邦邂逅,当传统遇上创新,没有毁灭,只有无限生机。”这是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共同感受。当传统的两汉文化、中医药文明与舶来品“核心素养”相遇,这样的校本课程穿透层层历史的古简,凝上文化的厚重,浸着草药的馨香,翩若惊鸿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