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群 徐玮玮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张 群 徐玮玮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并不能直接服务于社会,而是通过培育人才为社会创造财富来实现其价值。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孵化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都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实现大学教育与人才市场的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从当前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当今经济背景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改革
大学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研究型人才主要是研究社会现象,发现社会规律;而应用型人才则是将规律运用到社会实际工作中,能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当下硕士生分为学术性硕士和专业性硕士就能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虽然国家一直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但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这并不是说应用型人才只实践不研究,恰恰相反,应用型人才在应用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本科院校也在不断在办学过程中进行调整,探索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1.院校自身办学定位模糊,理念老化
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基于“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面向社会行业内部实际需求”进行办学,但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粗暴简单的“传统本科教学+职业技术教育”认知,直接导致在实际办学中,教师教学理论脱离实际,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至于所谓的素质教育、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没有真正做到位,而是流于形式。
学术自由、通识教育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国内本科院校形成气候,仅仅停留在理念研究层面,并未付诸实际。
2.课程体系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
目前许多老本科院校都存在课程体系陈旧的问题,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甚至已经落伍。学校课程体系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反映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社会相关行业的结构定位及现实需求进行调整,那么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侧向于一人多岗,既一个人能适应多种岗位的工作,这就需要人才的综合素质过硬,而我国本科院校自20世纪50年代大学专业招生、专业培养改革至今,已经衍生出一千多种专业,划分细致,每个专业进行专向培养,课程单一,各专业之间难以跨越,导致学生专业面广,就业选择狭隘。而且高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程、忽视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建设的情况,未能在人文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师资、实践教学等方面得不到保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立足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但是在我国不断进行大学扩张的政策下,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能力保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进入实际岗位进行实践,导致学生虽然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知识的转化。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改革方向,下面再分析一下中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差异。
1.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中国习惯以教师为中心,而外国学生才是主体
数千年的传统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不可避免留下了痕迹,“填鸭式”简单粗暴的灌输教学对如何有效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并不注重,高校课堂师生互动并不频繁,虽然近年逐渐有所改善,但是教学中心依旧是教师,有些学生甚至一年见不到导师几面。
而国外高校则提倡以学生为本,学生与教师地位平等,并且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灵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独立思考,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程设计存在差异:中国侧重于专业教育,而外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
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前苏联人才培养模式,走流水线生产,后期虽然不断在进行专业改革,但是大学教育专业化倾向仍旧严重,大学课程设置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城堡,学科界限明显,难以打破。
而国外重视筑牢学生通识教育基础,专业分科是在进入学校经过通识课程培养后进行的,并且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形成自由选课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眼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入社会后能更大范围地弹性就业。
3.师资力量存在差异:中国高校师资缺口大,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而外国高校名师荟萃
目前中国高校不断进行扩招,与之相应出现的就是学生数量不断攀升,师资缺口不断拉大,师资力量成为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软肋。而本科院校为了缓和人才困境,大量招录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年轻教师,破格选用教师、提拔教师,结果就是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拉低。
而国外注重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对教师有严格的聘任和职位晋升机制,在世界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任教,还鼓励本校教师不断自我发展,成长为领域内佼佼者。比如耶鲁大学的教师大都是世界各行业顶尖人物。
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明确需要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是厘清如何进行改革和确定改革方向思路的前提。学校根据明确的目标及标准来对学生达标需要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级别即素质高低进行构建工作,研究通过哪些途径才能达到。在某种程度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才能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实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活动。
本科院校应该紧扣科技发展步伐、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有计划性地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规则,由此开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步。
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是在掌握充足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足够的实践应用能力。虽然应用型人才更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理论知识是基础,不容忽视。本科院校根据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言至关重要。
在不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与之相关联的课程串联组合,重新搭建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体系。同时适当跨专业开放人文类、综合类的课程,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3.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灵魂,由此可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对本科院校来说多么重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教师的双向指导:在理论上熏陶,在实践中指导。对当前本科院校来说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
从教师水平上来说,学校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加强教师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强化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性教学的需求。
从教师数量上来说,学校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储备。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开设更多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对师资的需求缺口只会更大。充足的师资储备是支撑丰富的课程开设的基础。
4.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人才需要输出,企业需要招聘人才。对本科院校来说,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对相应行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才能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引进和培养工作,确保其人才培养质量;在与企业进行合作中,才能为学生提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0缝隙跨越”。
高校需要明确的是,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而是需要不断探索、深化、完善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邀请企业人员入校开展学术报告,参与具体教学活动,学校教师也能兼职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方式,完成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达成合作。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还为学生自我检测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提供了衔接的桥梁。
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需要打破传统埋头做教育的思想桎梏,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积极走出去,不断尝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但是,在进行校企合作时,要注意选择合作企业。不是什么企业都能合作的,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能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的层次与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差异性不能过大;校企合作育人,企业参与培养的教育模式与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要求趋同;基地提供的实习岗位需要与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社会对人才长久不衰的需求,正是本科院校从最初的萌芽发展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如何根据社会不断变迁的人才需求指标,处理好与日俱增的大学生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细化的供求关系,在坚持发展本校办学优势、保持办学特色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教学效益做出合理计划,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预期的应用型人才,这还需要教育专家不断调查研究、不断摸索。
[1]谢彦红.新建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境及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28-131.
[2]麦茂生,吕力.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8.
[3]范富春.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84):84-86.
[4]贺永平.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继续教育研究,2016,(4):121-123.
(编辑:秦俊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新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编号:C-b/2015/002)的研究成果。
G642.0
A
1671-0568(2016)26-0068-03
张群,硕士,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徐玮玮,硕士,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实验室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