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01 14:06:09曾艳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版块风景园林专业

□曾艳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曾艳

实践教学是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结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特色,以立足本土、服务社会为目标,构建“板块与项目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学院实践教学平台,系统深入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极大地锻炼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风景园林;实践教学;项目

一、背景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独立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以培养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对接产业,理论与实践融合,遵循学生整体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性不强,但兴趣爱好较为广泛,对于新事物、新观点的接受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特点,构建适用于独立学院的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将应用技能培养贯穿实践教学整个过程,按照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行业规范要求明确各实践环节的教学重点和要求,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二、构建“版块与项目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秉承“专业特色化、观念现代化、设计市场化”的实践教学理念,根据应用技术型专业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各阶段实践课程的衔接性,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版块与项目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递进式教学实践需求。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特点,构建了三大版块、两个项目,三大版块分别为课程实践版块、专业实习版块、毕业设计版块,两个项目分别为综合实训项目及工作室项目。

1.三大版块

(1)课程实践版块。课程实践为正常学期内,在任课教师指导下结合所学课程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大部分实践活动在校内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部分在校外进行。目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共有三大类型的课程实践,分别为美术基础实践180学时、植物应用及生态实践142学时、规划设计实践440学时,占专业课总学时的50%。

(2)专业实习版块。专业实习共分为四个部分:美术基础实习4周、风景园林专题调研2周、风景园林综合实习4周、风景园林业务师实践4周。专业实习为集中实习,共14周,在校外进行,前三个部分由教师全程带队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美术基础实习是专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美术学习的加强,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之间,在签订协议的实习基地进行。全程由专业教师带队,通过外出实习(写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写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宽写生对美的修养。培养学生对自然界、风景、古代民居园林等建筑造型、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习和借鉴优秀古代文化,为设计专业奠定坚实全方位美学修养和绘画技巧基础。

风景园林专题调研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环节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在风景园林认知的基础上的深入与延展。本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由专业教师带队,在签订协议的实习基地进行,要求学生从某一专题入手,纵向分析国内外理论的发展情况,并适当地与实践项目结合,有深度地研究某一类型的景观设计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是风景园林专业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本次实习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之间,在签订协议的实习基地进行。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地考察、实测、速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具有综合性、典型性的园林环境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将风景园林要素变为实际形象的物质设计手段和技能。向优秀园林实例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

风景园林业务实践即在实习基地实习,或签订协议的校企合作单位,由设计师/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采用校外导师和校内联络导师双轨制,共同指导,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做出成绩评定。

(3)毕业设计版块。毕业设计是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培养学生初步独立进行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毕业设计为期12周,采取导师制,师生双向选择,选题以综合性的实际课题为主,学生则根据个人志向、就业需求及课题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师及课题。依托校企合作项目,20%的学生可选择由校外专家与校内联络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共同做出成绩评定。

2.两个项目

(1)综合实训项目。即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校实验教学中心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开展大学生综合性实训项目。该项目不依附某一课程,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融合和综合集成,强化基本实践技能训练,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项目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基于问题开展实践,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训项目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学生,每学期一次,由有实践经验的讲师或副教授带队,以近年来专业热点课题为背景,选取合适的基址,分组进行项目。项目组成员由学生、教师双向选择,项目结题后,合格学生给予课外学分奖励。项目开展三年来,普及面达到40%以上,为拓展学生视野起到重要作用。

(2)工作室项目。成立规划设计工作室,由系部统一管理,以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工作室运营,以教师横向课题及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选取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参与项目。使学生提前接触来源于市场一线的课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眼界,增强团队意识、沟通交流及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实践项目内容

课程实践、综合实训以及工作室项目都需要大量、多样、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课题来进行支撑。在教学中,虚拟课题与实际课题的结合、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学生非常重要。为切实提高学生对场地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际的动手能力,在4年的学习中分阶段地引入了10项不同面积、不同类型的项目,且在完成方式上以个人独立完成与团队合作并行的模式,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各方面知识。

1.丰富的项目类型

独立院校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导向,学生毕业后以城市及乡镇各类绿地规划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在实践项目类型上力求多样,尽可能覆盖城市主要绿地类型,并以贴近学生现有认知的项目为主。项目选择上以学生最为熟悉的、体量最小的公共设施为引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单体设计,逐渐过渡到小型单体建筑——小商亭或者书报亭的设计。接下来引入学生最为熟悉的场地——校园绿地设计,使学生对场地有长时间、充分的了解,掌握基址调查、分析的步骤及方法,在理解场地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设计。有了场地设计的基础后,循序渐进地引入街头绿地、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滨水绿地、居住绿地等城市建设中最常见的绿地类型,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绿地的特点,为高年级的综合训练打下基础。

在第六学期,开始进行公园绿地的综合训练,期间结合大学生综合实训项目引入乡村规划或海绵城市等热点主题,引导学生对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第七学期结合学生兴趣及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开设古典园林设计及游憩设计课程,在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有新的领悟,并与现代园林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项目的数量决定了动手能力训练的强度,学生的设计能力在一个接一个课题的训练中提升。4年10个不同类型项目的训练量,使学生对风景园林有较全面的理解,并具有较好的实操能力。

2.循序渐进的项目推进方式

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为充分地理解,对设计手法更牢固地掌握。从场地设计项目的面积来说,由0.4公顷的小游园引入,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人与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尺度感,关注单位面积上的功能与空间组织。随后引入功能较为复杂的1.2公顷游园设计,重点在于处理场地内外交通关系、视线联系、关注边界处理。在此基础上,引入6公顷左右的场地教学,重点在于建立较好的景观结构、合理的分区、交通及游线组织,让学生对复杂的竖向关系有较好地理解。接下来进行20公顷的综合性公园规划,各项自然条件更为复杂,且需较好地融合地域文化关系,合理进行植被规划。

循序渐进不仅体现在面积上,也体现在学生对环境的感知上。正确认知自然及社会环境,有助于风景园林学生在立足于本土的基础上构建自身良好的认知系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身边的真实场地,认知500m半径的校园开始,到1.5km半径的社区环境,扩展到6km半径的城市组团,直至20km半径的城市绿地系统。选取实践项目的面积逐步增加,距离也逐步扩大,让学生在不断的调研、分析、规划、设计过程中,建立起自身较为完善的认知系统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灵活多变的团队合作模式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需具备多种能力,其中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大型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从第四学期开始在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部分与个人部分按4∶6计入综合考评成绩,且不同项目的小组成员及分工进行轮换,以保证学生能适应不同团队,尽快融入。

4.多种途径的项目表达方式

除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外,良好的表达能力也是风景园林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在图纸上表达自己的创作过程及结果,也需具备良好的、多种途径的表达能力。在传统用图说话的基础上,增加手工模型表达、PPT展示、电脑漫游制作等方式来进行不同项目的结题汇报。

四、建设资源共享、过程共管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实现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建设融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成为提升专业发展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学院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构建教学“实训中心、集群工作室、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加大教学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做好专业绘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模型制作室、植物科学实验室、景观施工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聘任兼职教师、开展合作科研等措施,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实践育人平台和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对独立院校而言,构架立足于学校特色、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对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建立了面向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了项目类型,增加了实践项目数量,建立了循序渐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创建灵活多变的团队合作模式,强调多种途径的项目表达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地体验和理解现场,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实践类课程的承前启后,这对于提高专业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创造性,有较大的提升作用。

[1]贺坤,赵扬,张志国,白露.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184-187.

(编辑:秦俊嫄)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的课题项目“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1B439)的研究成果。

G642.0

A

1671-0568(2016)26-0030-03

曾艳,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原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环境设计学院园林系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版块风景园林专业
每章一练之“反比例函数”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住区(2022年6期)2022-02-15 08:48:02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科学与社会(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0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10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5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