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何燕华
用互动合作方式促进历史教学中师生发展
□海南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何燕华
【摘要】历史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活用、巧用教学资源,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用互动合作方式促进师生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互动合作师生发展
历史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深邃的历史,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
教材往往存在着“难、繁、偏、旧”或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不破不立,教师要跳出教材资源,积极开发相关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替代性资源,不要被动依赖教材或某些规定。不同的教材观决定了教师对教材不同的使用方法,历史教科书只是众多资料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历史学科有它的独特性质,它的资源包括文字记载、历史文物、遗址遗迹、影视资料等,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对促进我们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面对教材,教师对其进行理性评价、创造性使用进而积极开发,从过去的盲目崇拜、照搬照用变为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通过参与教材评价、开发,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互动中去,同时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实现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如在报刊方面,除学校订阅的专业报刊外,老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历史研究》、《文史资料》、《中国剪报》等对历史教学有帮助的资料。还有乡土资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包含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学生会倍感熟悉与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动”,促进课堂的“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如“解放战争”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参观“白沙起义”纪念馆,并请讲解员讲述,学生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动本质的认识非常深刻,教学效果特别好。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可供师生急用之所需,能够极大地丰富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拓展,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网络搜集的素材能够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促使课堂“演活”历史,帮助教师“讲活”历史,并进行各学科的渗透学习。教材的开发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有效地再加工和再创造教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这里主要谈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掌握当前新理念指导下的一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做到心中有“法”,如立体式教学法、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对推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心中有数,选择适合本人及学生的方法,这对师生共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这些方法,在一堂课中往往是综合或者交错使用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视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而定,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学生讲解发现问题之所在,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教学效果挺好。在讲解时要详略得当,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剖析,逐步深入。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练为主。
好课要与好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因其文、图、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优势已经进入课堂,用得好,能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在备课时,一堂课究竟何时用,怎样用,用哪些,都必须设计好所用的教学手段,并准备到位。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依赖性比较强;抛弃传统,简单重复;花里胡哨,喧宾夺主,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缺乏个性,交互性差,生搬硬套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一是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计算机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如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二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使教学更具人性化,多媒体的使用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中互动合作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实用课件,原则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三是要明白定位“辅助教学”的意思,这里强调的是辅助功能,不可动摇教师处主导地位。不可滥用多媒体,是否使用由教学需要来定。四是要体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五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电脑,教师与家长不必因噎废食,禁止孩子接触电脑。引导学生学好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让学生以探索的心态参加更多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电脑在课外收集资料,锻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找到真相。
我认为互动探究式的学习,能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学习活动要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造时空。课堂要呈开放性态势,从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注重实践,突破原来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研究内容,自由组合小组,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直至完成学习任务。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富有理性的推理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审视、探究历史,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和人文价值观,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能大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否定教师或教材的观点与方法。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课堂上可以争论,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查找问题的所在,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积极营造让学生大胆质疑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多用注视、点头、微笑、手势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无论对否、甚至奇思异想,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表扬或善意的点评。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学会质疑。在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不迷信教材和权威,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专项课题《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