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6-03-01 13:28:42朱必文,许丹
新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文本教材



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朱必文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章村小学许丹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这样才能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成效。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教教材,那么学生所获必定狭隘。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对文本进行拓展,对教材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启学生思维,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拓展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向情感方面拓展—— 一石激起千重浪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抓住情感教育这根绳索,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浩瀚海洋,采撷人生情感的硕果。在教学中,应立足文本,适当拓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苏教版五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通过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子爱父、父爱子的亲情主题。在第九自然段中“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高尔基希望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在拓展环节中,我向学生提了几个问题:你的父母爱你吗,具体表现在哪里?你爱你的父母吗,具体表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回报自己的父母呢?这些拓展性的问题,不断地促使学生反思,使学生懂得怎样去敬爱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去付出而不是去索取。

情感拓展要根据教材要求、文本特点、教学目标等内容,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媒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如在教学《黄山奇松》、《莫高窟》、《黄果树瀑布》等课文时,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有愉悦的美的享受,激起学生的情感冲动;在教学《梦圆飞天》时,通过播放视频,介绍中国航天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当然,情感拓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无论是穿插一段文字、一幅画、一首歌还是一段视频,只要是当前教学所需,学生所求,只要是能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使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都可以实施。

二、向语言表达方面拓展——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从语文教学目标看,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而轻听、说。如今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必须在语文教学中予以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应立足文本,有效拓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利用省略号进行拓展。省略号,表示人说话的断断续续,也表示省略话语中没有说完的部分,在这我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适时进行言语拓展,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十九自然段:“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师:同学们,省略号有哪些作用?

生:话未说完。

生:语意未尽。

生:列举省略。

师:原来,这里有话,只是未讲。同学们,你们能补充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吗?

生:身体肃立,目光平视,深深地鞠上一躬。

生: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大黑骡子的毛。

生:肃然伫立,不舍离去。

生:嘴里念叨着:虽然你走了,但你血肉之躯却挽救了许多战士们的生命,你的精神在我们的热血里流淌着.我们红三军团会永远记得你的。

……

通过这样的拓展,让学生在表达中体会到此时此刻彭德怀内心既难受又无奈,更深一层体会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

2.利用词语进行拓展。在教学中,涉及到解释词语时应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学习《黄山奇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时,我紧扣“饱经风霜”一词进行拓展。在拓展之前,出示黄山迎客松的图片,简要介绍迎客松的生长环境。

师:从“饱经风霜”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

生: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却郁郁苍苍。

生: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岩缝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依然坚忍不拔。

生:历经了狂风暴雪,依然挺拔,树皮干枯。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看到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背后的内容。

通过拓展的方法,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也就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训练拓展的形式还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把握图意。作为教师,应依托教材,把学习内容做有效拓展,寓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三、向阅读方面拓展——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阅读,鲁迅先生曾这样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延伸,以丰富阅读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思想内涵以及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我向学生推荐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书中摘录了几段关于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心理描写和学会说话的片段,通过这一拓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课堂,其实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拓展。教学《嫦娥奔月》一课后,要求学生“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之后,要求学生“找其他描写西湖的古诗读一读”;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教《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这样,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对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四、向写作方面拓展——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当前,随文练笔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也为写作开辟了通道。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往写作方面拓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学生的写作技能之花盛开。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写作要求不同,选择练笔时,要立足学生现状,选取恰当的训练点。

在教学二年级《画风》一文时,我问学生“你想怎样画风”,引导学生立足“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笔和纸写一写。于是,就有了以下孩子们的创作:

风把谷子吹弯了、风把大树吹斜了、风把衣服吹跑了、风把小草吹斜了、风把树叶吹掉了、风把水吹动了、风把自行车吹倒了、风把头发吹乱了……

对于低年级的写作教学,要充分运用好文本资源进行有效拓展,让他们在模仿、运用中走好写作的起步路程。

在教学《早》一文时,学习第三段方位顺序的写法,让学生写一写我们的教室;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明确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文中用过渡段将秦兵马俑两个特点相连接,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使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引导学生领悟第二和第四自然段的不同写法,明确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生动表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通过学习,以《当老师不在时》为题仿照二、四自然段写一片段。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让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比翼齐飞,引领学生学习方法,运用写法,向文本语言学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长此以往,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20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