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中心小学 边如辉
家校同爱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中心小学 边如辉
对学校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家长,因为他们是学校教育最大的利益相关方。2013年以前我校的办学口碑很一般,虽然学校的艺术教育和科技创造发明特色明显,教育成果喜人,但是由于我们一直以来秉持着与家长的联系尽量减少以便于更好地履行学校教育职责的错误观点,导致学校的重大决策、学生的活动安排、学校的教育成果缺少家长的协助、参与、沟通和共建。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家长良好的沟通、对话、合作成了我们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
关于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伙伴关系问题,美国学者安妮和南希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了一套《成长的历程》丛书,用详实的案例证明,如果家长和家庭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学生、家庭、学校三方都会受益。特别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功之间的关系、家长参与教育和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明显呈正相关。
美国的家校合作根植于全社会普遍推崇和认同的民主精神。大众希望学校能扮演社会平衡者的角色,并成为强大的民主力量,致力于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所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在美国有其法律与制度,家长在教育中的权利与作用得到尊重。最早成立于1897年的“家长教师联合会”是美国实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罗列的八条目标其中一条是“所有学校都要促进他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进儿童社会认识、文化知识和培育情感的活动”。
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或家长教师伙伴关系在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幸福与健康,完善儿童与青少年保护法律,协调教育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团结教师与公众力量以发展儿童青少年的情感、身体、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日本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家长教师联合会(PTA组织),该模式是美国在二战后作为占领军,以美国教育使节团为主参与研究日本的教育改革方案,把PTA制度作为奖励的形式移植到日本。但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结出了不同的果实。
学校和班级家长教师联合会或家长教师伙伴关系的成员组成主要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关爱儿童组织人员。一般情况下,班级里的所有家长都是会员,学校委员会成员由班级会员自荐、推荐、竞选产生。他们的运作必须遵循联合会的章程,高度自治和独立。但是该组织不能凌驾于学校之上,他们的权利一般只涉及学校的课程、监督与评估,不涉及学校经费、校长聘用和教师编制。(英国的家长有权建议学校更换教师)他们的身份是学校的客人,会议的所有决定只有经过校长批准才能实施。
家校合作的家长教师伙伴关系在世界各国被广泛运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都存在着正式的、系统的、权责分明的、受政府承认的家校合作机构。在我国有影响的、有独立性的不完全依附于学校权威并能主动参与学校决策的家校合作机构在组织形式上还不够丰富。
我国家长参与教育和家长教师伙伴关系没有形成正式的法律文本和较高层次、网络架构清晰的组织机构。我国宪法也只规定父母具有教育义务,而没有明确其作为教育利益最大相关方的权利。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赋予家长监督、参与和支持学校事务的义务与权利,是目前各校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方面存在不均衡和不规范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局面使家校合作面临极为尴尬的两难境地,既丢失了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播中心和社会价值辐射中心的作用,也使得部分家长理所当然地把教育的所有责任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不利于家长的自我教育,不利于家长切实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全社会民主、法治风气的逐渐培育和形成,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必将更多地征求来自家长的意见,接纳家长的参与,家长教师伙伴关系的确立必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013年我校提出了“以爱立校”的教育主张,确立了“用爱润泽生命,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育爱社会、爱生命、爱生活、爱学习、爱艺术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启动了以爱的关系、爱的表达、爱的团队、爱的教室和爱的学校为指标的学校爱的文化建设,整体构建以爱的课程、爱的教学、爱的评价为维度的学校育人模式。
在实施爱的教育过程中,建设家长教师爱的伙伴关系逐渐被我们教师所接纳。从最初全面建立班级家长QQ群、校讯通,到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议事会,再到成立家爱工作室,开通“爱部落”微信公众号,设立家校同爱宣传专版,表彰正德好家长,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出现了新的气象。
2014年底我们适时推出了在全校开展家长教师爱的伙伴关系即家长教师联合会(PTA组织)建设目标。从家长教师联合会(PTA组织)自治条例、监督制度、选举办法、财务处理办法、议事规则、运作注意事项、组织准则、组织结构、主要职责、人员构成、申请加入、会费收支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要求。
班级的PTA组织准则之一是欢迎全体家长加入家校合作共同体,家庭是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让每个家庭都感到受欢迎、有价值,让每个家庭之间,每一个家庭与学校教师之间、与学生学习和课堂活动之间都建立联系。其他的准则还有:双向定期有效沟通、支持学生成功、为每一个孩子代言、分享教育权力、加强与社区联系、合理利用资源支持教学等。
为使班级PTA组织更好地深度介入学校日常工作,我们对家长教师联合会的家长进行了分工,并确定各自的职责。
1.学校办学提升组:选举产生学校PTA组织领导机构,推选会长,发起筹集资金活动,设计活动与成效评估,提案征集与落实,组织校长茶叙活动,主持学校的返校之夜,开发家长资源,协调关系,参与学校课程改革。
2.家长义工服务组:利用双休日,开展美丽班级建设活动,参与学校德育体验课程,建设红领巾社区,开展护苗行动,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服务。
3.儿童身体健康促进组:负责发起一项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组织开展亲子运动会,关注儿童营养,监督学校食堂伙食质量,推行热午餐计划、步行日活动,发起儿童牙齿保护、眼睛保护运动,倡导儿童保持个人卫生,共同应对流行性疾病。
4.校园活动策划组:组织各年段儿童才艺表演,如专场音乐会、书画展,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节目,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剪窗花、做彩灯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复活节、帽子节、面具节等世界各国有趣的活动,培育儿童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5.关心儿童学业质量组:推行家长进教室活动,开展学生辅导,协助教师教学,为学生成功提供支持。
6.野外拓展组:定期开展野外亲子活动,增进家庭了解,培育儿童交往礼仪,,探讨家庭教育方法,让每个家庭都感到受欢迎、有价值。
7.书香阅读组:组织开展家庭阅读计划,提高家庭成员年阅读量,开展亲子共读、好书推荐、海报制作、图书漂流、图书展销活动,编辑班级PTA出版物。
近几年,我校家长教师联合会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已经不仅仅限于教室和校园的清扫、美化活动,更多的是逐渐地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以其丰富性、多样化特点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
学校积极和PTA组织沟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共同确定“培育具有尊重、责任、勇敢、善良、敏学品格的完整健全德性的社会公民”为学校德育育人目标,各班PTA组织成员积极配合学校参与辅导学生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PTA组织参与红领巾社区课程:作为全天候开放性的育人场所,PTA组织成员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即时性的学习体验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不落地”、“我的书包我来背”、“挥挥手,要微笑,见面友好打招呼”等红领巾社区主题服务活动。
——PTA组织参与家校同爱课程:通过家长教师联合会(PTA组织)定期组织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开展“与校长茶叙”、“热午餐计划”、“美丽班级建设”、“爱心义卖”、“步行日”、“返校之夜”、“感恩志愿者”等活动。
——PTA组织参与主题体验课程:我校通过与家长共建,创新性地推出主题德育体验课程,通过搜集资料、动手体验、社会实践、成果汇报等研究性学习形式,每两周一个主题的体验,以系列化的德育主题活动,深入促进学生德育品行的内化。如我们和PTA组织共同设计的“体验地铁”、“牵着蜗牛去散步”、“宝贝购物计划”、“今天我当家”、“给爸妈洗脚”、“学会锻炼”等主题体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
——PTA组织参与学校节日课程:每一个节日,它都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课程教育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以课程的视野去经营它,就会让每个孩子在节日里尽情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同伴交往,学会合作共享,实现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我校的PTA组织即家长教师伙伴关系才刚刚萌芽,却深刻地改变着学校的方方面面。虽然学校尚缺少有效鼓励家长参与的手段,家长参与的利益诉求也是各不相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项目载体尚不丰富,家长参与的不可控性和教师对家长参与教育抱有不完全接纳的态度,但是构建这种民主开放、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会越来越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