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金昌市金川公司总校第六小学 甘肃金昌 737100)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王桂芝
(金昌市金川公司总校第六小学 甘肃金昌 737100)
摘 要: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有效的阅读、沟通与表达,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因素和环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
小学、中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可能“语文发育不良”的状况会伴随终身。语文学习过程不是“直线增长”的过程,可能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但只要看准目标,持之以恒,功夫到时,必定会迎来一个飞跃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因素和环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有效的阅读、沟通与表达,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和基础性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着如何运用环节作好教学。
1.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文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较多的采用“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即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也总是从“内容的初步感知”到“内容的深入理解”中打转。对“语言表达形式”关注不够。小学的“语言”学习应该经历阅读、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应该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语言文字”既是教学的抓手,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2.重视语文课程设置的年段特点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共分成三个学段,一至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至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至六年级为第三学段,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低、中、高三段。在每个学段中,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还有我们的教学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重点应以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为主,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童真、童趣;中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教学应以“段”的理解和运用为主,兼顾句子和篇章的教学;而高段学生抽象思维已开始发展,教学时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学重点应以“篇章”为主。
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教材在每一次综合性学习中,特别是大的活动中,都提供了比较多的内容,设计的活动也不止一两种,目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具体到课堂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甚至可以跳出教材,自己寻找合适的语文活动资源。也就是说,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方案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成果的展示,学生都应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教师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活动、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启发思路、提供信息、补充知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提倡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综合性学习的作用才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也才能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1.文本解读不准确
文章是教学的载体,学生的听、说、读、写、书这些基本的语文能力很多都是通过解读文本来实现的。试想教师文本解读出现了偏差、错误,或者教师的文本解读只停留在表层意思上,不能够深入,那么学生在文本的解读出现困难和偏颇时,我们又怎能加以正确的引领?文本解读不准确,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怎能提高?“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凭借“文本”引领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国的语言文字。“文本解读”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会文,不要人云亦云,照抄照搬。因为你要让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教师必须得先有感悟;你要让你的学生有所体验,教师自己必须有所体验;你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也必须得先学会质疑;你要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有所获取,教师也必须得先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了解、整合和筛选。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不会的,往往就是教师自己也是不会的。
2.教学设计不聚焦
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一些年青教师的语文课堂上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什么都教,什么都学,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进行合理取舍,看上去对学生很负责,不放过每个词句、每个段落,可结果学生却一无所获。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你什么都抓,相当于什么都没抓。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学会取舍,学会整合,学会聚焦,我们才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集中精力在几个点上学透、学够、学深,才能真正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有所得,有所收获。怎样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呢?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学会“聚焦”,找出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整合文本的教学内容,在以“点”带“面”,以“面”带“体”中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一要切实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要确保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背诵”目标---50+50+ 60篇(段)。要让学生熟读每一篇课文。
二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要切实抓好语文积累。语文积累的丰富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背诵、阅读、语文运用的实践都用于加强语文积累。在工具运用上,每生至少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或摘抄课内外阅读中(或广播电视中、与人交谈中)采集到的语言材料。开展适当的活动,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指导学生边学习新内容,边温习整理”积累本。鼓励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
四要切实抓好汉字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学习汉字和汉语拼音。加强课内外的书写能力。每天语文课上安排10分钟,由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既要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质量,做到规范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还要着眼于写字姿势的习惯的养成。识字量和写字量要求不必齐头并进,要切实改变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要用好《字表》,讲究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要搞好汉字教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