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薇(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李 薇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要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由于目前现代汉语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一言堂”等问题,因此,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要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改革 实践性 创新思维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创新人才,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要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从语言的功用来说,语言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现代汉语教学要联系当代社会上语言运用的实际。从教学目标来看,现代汉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1]因此,现代汉语必须理论联系实践。由于以往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所以,现代汉语改革必须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教学实践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
一是重视实际语言现象的引用与分析。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汉语的实践性教学资源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广泛使用,当代最新语言现象必须被引入课堂教学,这样的现代汉语教学才具有应用价值。换言之,教师通过联系当代学生语言运用实际以及社会上语言运用实际,精选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典型性的新鲜语料,来讲授现代汉语,以使教学内容回归实践。例如:文字教学可以联系社会用字(包括网络文字)的情况;词汇教学可以联系近年网络新词语;语法教学可以联系语法新现象等等。[2]
二是增加实用的语言学理论知识,例如: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现有教材,比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未专门列出章节介绍语用学,而语用学研究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修养。因此,现代汉语课有必有适度地把具有实用性强的前沿性的知识引进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2.教学训练重视实践性
现代汉语教学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教学训练上。教学训练要瞄准实践,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语音部分加强方音辨正训练 ,朗诵技巧训练;文字部分可分组完成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报告;词汇部分要求学生搜集近年出现的网络新词语,进行来源、构词法、词义等方面的分析;语法部分要求学生在网络、报纸等中找出病句进行分析;修辞部分让学生搜集歌词、标题中的修辞实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后,真正能够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目前现代汉语教学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严重,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当代社会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大脑思维系统关系密切。首先是大脑思维系统处于开放状态,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全方位地获取新信息,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其次是大脑思维系统必须远离平衡状态即打破现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这要求我们思维求异、求变。这两点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非线性作用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内因。“当思维表现出由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动转化和突变时,变量之间出现多种对应关系,非线性相干作用使思维向外发散,就可能产生创新思维。”
根据创新思维形成的机理以及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诱导、启发、解疑。教师具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任务,不要将现成的结论硬输给学生,要尽量少讲,多让学生践履、体察、思索、消化。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重要标志是能否提出或发现种种疑难。而教师的责任就是把那些缺乏主动性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会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因为它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过程的完成必须使大脑思维系统处于开放状态,思维求异、求变,思维运动向外发散。
一是讲解语言规律时,先摆出语言事实,然后启发、诱导学生去寻找、发掘、提炼这些事实中所蕴含的语言规律,再升华到一般的语言理论。例如,在讲短语的结构类型时,先列出有共同特点的短语材料,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层层剖析该类短语的特点,使学生分别从短语的组成成分数量、内部结构关系、外部形式特征、结构中心等方面总结每类短语的特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索新知识的乐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提出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思考,然后探讨中提出观点。例如:在讨论“民”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时,教师可以提出:“民以食为天”中的“民”是不是不成词语素?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汉语内部并不是同质的,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层次的混合体,有现代白话层次,有文言层次,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民”是不成词语素,而“民以食为天”中的“民”是成词语素。
三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先把争议的问题摆出来,接着师生共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程度副词能不能修饰名词的问题,词类的划分问题。
这种启发式教学,在启发中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气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当然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不止于这两方面,教材编写、教学手段、考试评估等方面都是改革的对象。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要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现有的教学现状下“对症下药”,才能使高校现代汉语课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001.
[2] 伍硕、吕宁、范英杰. 创新思维的形成机理与特征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