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湖北 襄阳 441050)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应运而生,人类俨然进入了“微时代”,微课也随之兴起。基于微课的在线自学、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也逐渐被人们熟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利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来解决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不少高等职业院校,过于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突出了职业性,却忽视了高等性。不少学生甚至老师认为思政课假大空,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在未来才具有核心竞争力。结果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大,有些学生专挑思政等公共课逃课;思政课被安排合班上课。上百人的大班在阶梯教室上课,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甚至连基本的纪律也无法保证。
普遍的感觉,思政课教师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学生是否真的听了,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真正参与,恐怕没有几个思政老师是有这个自信的。“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正襟危坐、唯我独尊,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背道而驰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是低效或无效的。
有的学校因为硬件条件有限,多媒体教室不多,只能满足专业课教学使用;有的是因为授课教师观念陈旧、无视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抱残守缺,一套过去的老办法一用到底,不愿意不善于去研究制作利用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新平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如此,即便再好的内容,没有多样化匹配的形式,作为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是很难感兴趣的。更何况,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论水平低,理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差,不借助新媒体营造相应的情景,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时间一长,自然就对思政课失去了兴趣,产生了抵触。
何为微课?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这样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根据这一解释,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人更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微课主要不是为老师的教提供一个范本、不是一堂观摩课的录像视频,而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制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必须更多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实际。以95后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和方式,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答他们的困惑。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利用网络移动终端主动进行学习。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快节奏时代,人们都希望能提高学习的直接性和高效性。希望能省去冗长的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直接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确定的收益和回报。组成微课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就在10分钟左右,讲清一两个知识点(通常是重点、难点、热点、兴趣点),目标指向明确具体,教师讲解简洁明快,学生选择相关知识点视频时也更易确定。
为了能在10分钟左右就能高效地讲清一两个问题,在录制微课前,必须有一个精致的设计或说脚本。因为微课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而兴起的,设计务比充分体现信息化特点。比如,从使用的素材来看,可以有文字图片,更可以有音频视频、三维立体动画动漫;从教学检测来看,可以有线下检测更可以有线上检测,人机互动。或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者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增加思政课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根据设计录制的微课视频通常总容量仅有几十兆,通过转换成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多媒体格式,学生可以在线点击学习、下载存储(智能手机、MP4、U盘)后随身携带随时进行碎片化学习。避免了传统课堂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固定地点,必须有教师在场,必须一次就要进行40~90分钟的长时间学习,增加了学习的便捷性。合班上大课现场无法有效互动的弊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变革。在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微课制作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抛弃而是更好地贯彻这一理念,这是制作出优秀微课的基本前提。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权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这是一种无意义学习,压抑个性的发展。微课教学强调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选题时既不能完全脱离教学内容,又必须新颖,契合学生的需要、兴趣。
结合高职思政课的特点,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和大学生关注点结合起来,选择有实际研究意义的内容作为选题。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西式民主能否移植中国》、《台湾大选及两岸关系走向》、《习式外交特色》、《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反腐败 强党建》等作为微课选题,就符合上述特征。既能体现课程特色,又是高职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和疑点,且信息化设计网络素材多,适合多媒体表达,还具有相对独立性,10分钟左右即可讲清等。
“精致”是微课的一个重要特点。良好的微课应该是设计周到精致、井然有序的,应该是对学情了然于胸,对内容熟透于心,对方法轻车驾熟,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之前都是胸中有数的。
首先,在确定选题、明确目标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设计一个巧妙的构思。这属于顶层设计,统领着整个微课。一个巧妙的构思可能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故事、一场对话或一次重大事件,由此衍生拓展,能把所有要讲述的问题贯穿其中,不知不觉地道出了所有的观点。比如思政课《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我们可以这样来构思,那就是设计为“三个一”,即一个伟人、一次采访、一个决议。一个伟人,就是指邓小平关于科学评价毛泽东所做的贡献;一次采访就是指在1980年,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人民大会堂对邓小平的采访;一个决议就是指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三个一”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角色扮演、文献解读、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白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2]
教学过程设计。微课虽然短小,但同样要有较为完整的过程,包括开头、讲授、互动、练习、结尾等环节,并不是从传统的视频录像课中截取一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情感因素观认为学生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有关,而且涉及到情感等因素。学习兴趣浓,目标明确是属于重要的情感因素。考虑到高职生理性思维能力欠缺,讲授环节一定要有清晰的主线、环环相扣的剖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类比和形象生动图文音视并茂的素材。在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人本主义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切忌教师唱独角戏,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尾的设计,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微课小结既要科学快捷,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容易记住。
一个好的教学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和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单调的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结合微课制作的经验,笔者觉得制作高职思政微课课件要做到:一要具有美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二是要动静有机结合。动态画面能使课件精彩动人,一定程度上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动画切换太快,学生可能应接不暇,来不及思考;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考时间,但画面长时间静止尤其对于理论基础较差的高职生来说,学生很容易走神。三要合理安排信息量。信息量过小,学生收获太少,问题理解不透;信息量过大,时间不允许,学生吸收不了。适度的信息量,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效率。四要容易操作。尽量简便灵活,便于师生操控。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图标和按钮,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弄得学生眼花缭乱。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创景、激情、设疑、善导、引思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要以自己整洁干练的仪表、严谨的教学风格、和蔼的教学态度和崇高的师爱精神影响感染学生;要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胸怀、愉快的情绪、合作的方式、宽松的气氛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手脑甚至肢体动起来。高职思政课教学特别容易陷入“教师滔滔不绝,学生纹丝不动”的尴尬局面,针对高职生实际,要善于将引人入胜的寓言、美妙动听的音乐、令人启迪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3]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易懂的表达、风趣诙谐的语言,让课堂不再死气沉闷,而变得充满生机和灵气,让学生如浴春风,而不再是如坐针毡。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信马由缰,而是依据教学设计有序进行的。
教学过程的拍摄要和专业技术人员沟通协调好。选择一个密闭的环境,防止声音干扰;拍摄的角度、光线和拍摄的背景墙都要考虑周全,因为这些都影响着微课的美感,进而影响学习观看者的心情和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面对镜头不习惯,显得僵硬和紧张,可以让一个学生坐在对面镜头方向,就好比在给他做辅导讲解。
正如电影拍摄完毕之后还要有后期的剪辑和制作一样,本环节可以让微课视频变得更加美观精致,做到精益求精。思政课教师为此也要学习一些常用的制作软件和制作技术,要多向专业制作人员请教。如果实在不会,还得雇请专业技术人员,后期制作同样需要讲课教师与技术人员做好沟通,以求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拍摄过程出现的瑕疵要剪掉或作技术性处理,比如口误、重复、忘词、不必要的小动作、笑场等。之前没有插入课件中的视频,后期制作时也可加入进去。如果整个微课视频超时,可以掐掉部分不必要的片段。最后,反复播放几次,确保播放流畅。这里要强调的是,插入的特效、背景音乐等美化素材一定要与思政课课程特色和授课内容吻合,切忌为美而美,不伦不类。在美化完毕之后,就要转换成规定的视频格式,上传至相关的网络平台,供学习者使用。
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大量思政微课视频的出现也为高职思政课实行翻转式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和便捷,从而可以更好地贯彻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做学习的促进者,解决问题的顾问”等理念,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更全面地发展和提升。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思政课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或都必须制作和使用微课,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并不能完全取代高校思政课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4]应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兼而有之,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服务。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2]孙忠良,王飞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6):31-35.
[3]李勇.浅谈微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54-55.
[4]陈传锋.微课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