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如何做好文化名人采访

2016-03-01 04:45陈秀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采访者冯骥才

陈秀梅

(宁夏新消息报,宁夏 银川 750004)

浅谈记者如何做好文化名人采访

陈秀梅

(宁夏新消息报,宁夏 银川 750004)

因为名人本身具有的新闻性,对名人进行专访已成为媒体报道的常见内容。文化名人专访作为人物专访的一部分,对记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这一类采访,笔者认为有方法可循,在此做几点浅谈。

文化名人;采访提纲;提问技巧;细节

国内著名记者、编辑高晓春有着20多年采访中国当代文化名人的经验,他先后采访了白先勇、冯骥才、余华、莫言、余秋雨、陈忠实等100多名文化名人。他的采访特别精彩,访谈深入,洞察力细致入微,不仅表达出这些文化名人对生命、艺术、财富及文化的理解,而且真切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印记。高晓春的文化名人专访成为记者学习人物专访报道的典范。

笔者平时比较喜欢阅读人物专访相关书籍,如高晓春的《直面中国文化名流》,学习采访写作技巧。同时多年来,笔者作为《新消息报》对口文化单位的记者,进行文化名人采访的机会比较多,积累了一些实战体会。“七分采三分写”,就如何做好文化名人报道有一些个人体会,在此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是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采访文化名人必做的功课,对采访对象毫不了解,对其专长领域一知半解就去采访,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笔者看过这样一个经典案例,费雯丽在电影《飘》重播之际接受记者采访,一位记者提问:“你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轻蔑地回答:“我无法和你这样无知的人交谈。”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采访之前没做任何功课,成为新闻界的笑话。

在有限的时间内,记者靠什么去打动文化名人,让他们有兴趣回答记者的提问?笔者认为,主要依靠记者过硬的职业素养、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所储备的文艺知识。文化名人是某一文化领域出类拔萃的专家,只要几句话,他们就会发现记者是否了解自己所从事的文艺工作,从而判断是否接受采访。

笔者曾采访过冯骥才、韩美林、余秋雨等文化名人,采访前往往要做好充分的功课,尽可能多地收集他们的资料,他们的成长史、主要作品、主要观点,参加了哪些活动,甚至八卦新闻都不错过。掌握的信息越多,这些人物也就越真实、越立体。也许在具体采访中用不到太多的资料,但是对一个文化名人了解越多,采访时内心就会平静很多,或许这就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

二是拟定采访提纲。做足了采访前准备,真正面对采访者之前拟定一个采访提纲,做到有的放矢,节约采访时间,同时一个环环相扣、颇具逻辑性的采访提纲会给采访者留下好印象,使采访变得轻松愉悦。文化名人可采访的东西很多,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找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及最近的新闻点,拟定采访提纲时也要讲究技巧,尽量避免俗套的话题。笔者在采访冯骥才时,他说很多记者都知道他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往往会提问一些“谈谈如何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其实他不愿意谈这种老套的话题,答案都在网上了,他不想做重复回答。笔者想起他的散文创作也很有特点,于是谈起他最新创作的一篇散文,然后再引到采访话题上。

三是掌握名人的行程安排。名人行程安排一般比较满,没有大段的时间接受采访,记者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详细了解名人行程,抓住机会进行采访。采访前,一般要和邀请名人的单位联系,进行预约,通电话时一定要介绍清楚所在媒体。可以着重说说媒体的权威性,这是文化名人比较在意的;采访什么内容,需要多长时间,哪天见报等。尽量做到开门见山,以便预约采访。

四是现场采访做到适当调整提问。任何采访都没有完美的提纲,提纲只是一个大概。在很多采访的过程中,文化名人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其实笔者倒觉得“跑题”意味着出现了更好的采访角度。这时记者一定要抓住采访者传递的新信息,及时调整采访思路。记得有一次采访著名作家郭文斌时,按照采访提纲让他结合传统节日谈谈传统文化的弘扬,但是交谈过程中,郭文斌谈起他正在负责中央电视台一个有关乡愁的项目,谈到节目组会来宁夏的某些村庄进行拍摄。这确实是一个比传统节日更适合切入传统文化的角度,所以笔者紧紧抓住这个新闻点,展开新的采访思路。

五是不要害怕碰壁。采访文化名人,尤其是国内知名人士,记者往往会有很多担心,担心采访被拒绝,担心提问不够深入引不起被采访者的兴趣等。笔者个人的体会是,采访文化名人在事先做足准备的前提下勇敢向前,走到他的面前去采访。可能他有时会没时间接受采访,但是要想方设法争取机会。记得笔者有一次采访一位艺术大师,他来银川参加一个论坛活动,按照行程安排,只在论坛发言不接受记者专访,笔者和其秘书多次沟通都被婉拒。但是采访这位艺术大师是报社领导安排的任务,编辑在等米下锅,这时候笔者只好发扬不怕碰壁的精神,紧盯着这位文化名人的一举一动,终于等来了他上完厕所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机会,笔者勇敢地走上去自报家门说明采访的意图。哪知这位艺术大师特别随和,他说可以有15分钟的采访时间,对一个记者来说这15分钟是多么宝贵。

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采访文化名人,要提高对记者内在素质的要求。当然,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是做好文化名人采访最基本的要求,这些都是靠记者平时多读书、勤思考,慢慢积累。笔者对高晓春提到的一个细节记忆特别深刻,他说采访文化名人时,记者首先要穿着得体,尤其是面对面进行专访时,要做到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伟鸿在一次接受专访时说,他觉得说好普通话应该是整个媒体的行业要求,不仅仅限于电视记者。因为在采访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会给人愉悦的感觉,我们不能要求被采访者普通话标准,但记者至少要口齿清楚。

[1] 高晓春.有理想就有疼痛: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访谈录[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124-135.

[2] 吴培恭.人物报道写作[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59-63.

[3] 陈伟鸿.惊鸿一瞥[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98-113.

G214.2

A

1674-8883(2016)18-0283-01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采访者冯骥才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文化名人
———刘训毅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广西历史文化名人郑小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