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云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V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
牛凌云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近几年,VR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尤其是2016年以来,VR在多个领域得到运用,应用场景不断扩张,从游戏、影视到教育、旅游、直播,甚至是新闻报道。国内外多家媒体纷纷试水,尝试利用先进的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但VR新闻,既有其优越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沉浸感、体验感,也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前景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虚拟现实;VR技术;VR新闻;沉浸式新闻
跨入2016年,“VR”这一概念频频出现。多家上市公司投资VR产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盛大、奇虎360等互联网巨头。VR技术也逐渐渗入媒体行业,诸多媒体开始将VR运用到新闻报道中。2016年被誉为“VR元年”,也是VR新闻迅速发展的一年。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简称“VR”)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渐兴起的一门崭新的信息技术。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报告中对VR提出了较系统的论述,“利用VR技术可以创建一个逼真的具有交互性的虚拟三维空间,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并有助于启发构思”。[1]VR技术最初主要在硬件、软件、界面、交互性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国内关于VR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工程应用、设计应用、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游戏娱乐产业、虚拟军事战场等方面。
“VR新闻”,借助虚拟现实设备让受众置身于新闻现场并沉浸其中,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阅读”新闻。VR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新闻报道方式,打破了受众阅读新闻的媒介局限,使其不再仅限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的文字、图片报道,抑或是电视的视频画面报道。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媒体进行VR新闻报道尝试。
(一)VR新闻先驱Nonny
前Newsweek记者Nonny de la Peña,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的新闻”,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让人们切实感受真实的社会问题。2012年,Nonny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突发事件中,针对等待救济的洛杉矶贫民这一群体,做出时长3分29秒的节目Hunger in Los Angeles,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一个关于饥饿的真实新闻事件。Nonny在2016年制作了节目Kiya,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一场真实的家庭暴力杀人事件,观众的视角在第三人称和受害者间切换。此外,她还制作了Use of Force、One Dark Night等作品,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Trayvon Martin枪击案、探索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等。
(二)《纽约时报》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
《纽约时报》在2015年10月推出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尝试运用VR技术报道新闻。2015年底,《纽约时报》在NYT VR平台上推出第一部虚拟现实电影短片The Displaced,讲述了在叙利亚背井离乡的难民潮中,三个儿童流离失所的痛苦经历。《纽约时报》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新闻领域,通过VR方式阅读新闻,给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视觉感受,为新闻业界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三)上游APP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客户端在2016年6月7日推出新闻客户端VR频道,上线之初便发布“VR川美毕业生作品展”“上游VR带你逛重庆地标”“上游VR全程直击2016重庆高考现场”等VR新闻,不用眼镜和头盔就能看到360°的全景场面。上游新闻客户端目前的VR新闻以图片展示为主,可在1分钟内完成全景新闻图片的拍摄、制作、发布,满足受众视觉享受。截止到8月31日,VR频道已发布50条VR全景图片,其中包括里约奥运会期间孙杨、吴敏霞、中国体操男团的赛后发布会,以及近期的延安风采等。
目前,国外新闻媒体《纽约时报》、《金融时报》、BBC、ABC News等纷纷试水VR,国内媒体也积极探索。CCTV、东方卫视与VR内容团队合作录制电视节目;网易新闻联合清华大学、AMD发起成立“VR Dream Lab”;封面新闻携手北师大设立“VR新闻实验室”;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也迅速跟进,搜狐视频在2016年8月底宣布启动VR合作平台,虚拟现实的“狂欢”快速蔓延。
2016年7月,“暴雨”一词霸占各大荧屏及排行榜,安徽、湖北、北京、河南等全国26省(区、市)受到暴雨侵袭。在洪涝灾害的报道中,VR技术被广泛使用。恶劣的现场环境是灾难报道的重点,借助VR技术制作的超逼真360°全景,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灾难现场。在南方洪灾的报道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使暴雨袭击事件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来,让受众身临其境体验洪灾的强大摧毁力。
(一)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在7月8日推出两条关于南方洪水的360°全景图片报道,分别为《台风“尼伯特”来临前夕,上海天空风起云动》《村庄被淹没,划船出行,洪水围城中的江苏宜兴》。前者从高空俯视的角度,俯瞰台风来临前的上海外滩。灰暗的天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乌云的层层线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一览无余。后者则从平视的角度,展示了宜兴杨巷镇了林村被洪水淹没的马路和农田,并选取两个点位进行展现,可以从远观到近看,原本一望无际的农田被汪洋所替代。360°全景图片所提供的超震撼视觉效果,是传统图片新闻所无法比拟的。
(二)上游新闻
6月23日14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上游新闻在6月24日至27日间,推出《江苏阜宁龙卷风灾后现场》的系列VR报道,点击量超过2万。报道共选取5个场景,分别展示了受灾最严重的陈良镇房屋被掀顶、乡间电线杆断裂、树木拦腰折断、私家车被抛到田间,以及村民和官兵一起救灾的画面。观看者可以放大画面查看地面散落的砖石瓦砾,挂在电线杆上风中摇曳的塑料袋等细节。VR全景使灾难报道更具画面感和现场感,使受众仿佛置身现场。
(三)“民间”力量
新闻纪实类VR短片《武汉洪水VR全景直播》在7月10日刷爆了朋友圈,在720云平台上的人气也高达15万,获得上千点赞。这一报道是由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毕业生姚品带领其创业公司裴渥传媒制作的,选取了南湖文治街、汉口江滩、龙王庙、解放大道等九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场景,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地拍等方式进行三小时不间断拍摄,真实再现武汉各地的实时汛情。观看过程中,受众可随意在九个场景间切换,既可从空中俯瞰被洪水淹没的城市,也可站在地面体验道路上的积水,再加上深沉凝重的背景音乐,带给受众强烈的沉浸式体验。
在南方洪水这场灾难中,VR新闻发挥巨大能量,将最真实的灾难现场直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把受众带入多个场景,通过主人公或其他目击者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来审视洪灾。虚拟现实技术给新闻报道,乃至整个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
国内多家媒体已经开始尝试将VR技术融入新闻报道中,VR新闻的报道类型、题材范围及报道数量也日渐增多。相比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报道,VR新闻报道具有沉浸式体验、强大的视觉效果、丰富的细节展示等多方面优势。
(一)VR新闻潜在受众规模可观
暴风魔镜、知萌咨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在2016年3月18日联合发布的《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VR潜在用户规模已达2.86亿,而在过去一年接触过或体验过虚拟现实设备的VR浅度用户约为1700万人,购买过各种VR虚拟现实设备的用户约为96万人。在这96万重度用户中,67.2%对全景直播感兴趣。如此庞大的VR潜在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VR新闻的探索和发展。
(二)体验感优于传统新闻
VR新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第一人称视角,或从其他当事人、围观群众的角度,360°全景展示新闻现场,比文字、图片报道更有沉浸感、立体感。VR新闻报道,尤其是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多采用航拍技术,打破空间约束,高空俯视的视角带给受众独特体验,驱动用户探索还原新闻事件。这些沉浸式体验及视觉享受等优势是传统媒体报道所无法比拟的。
(三)无法企及的细节展示
VR新闻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内容限制,几乎可以覆盖现场所有细节。就如澎湃新闻的《台风“尼伯特”来临前夕,上海天空风起云动》,虽然是高空俯视的角度,但依然可以放大多倍,清晰地看到马路上的斑马线条纹,路旁植物景观的叶子,以及远处大厦的窗户等细节。新闻现场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不像传统报道局限于远景的平面展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探索任何感兴趣的细节。VR新闻庞大的信息量,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受众与新闻现场的深度互动。
目前国内VR新闻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虽然多家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将虚拟现实这一先进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使VR新闻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例如,画面变形、眩晕感等技术问题,以及内容质量、新闻伦理、产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不过总的来说,VR新闻给媒体行业带来一股清泉,丰富了新闻报道形式,增强了受众互动性,带来沉浸式体验,期待它的快速发展和成熟运用。
[1] Virtual Reality . A State-of-the-Art Survey[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11&Computing,2009(04):25-30.
G212
A
1674-8883(2016)18-0006-02
牛凌云,重庆师范大学2014级文艺与传媒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