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鑫
(固始县广播电视台,河南 固始 465200)
刍议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黄瑞鑫
(固始县广播电视台,河南固始465200)
模糊语言是指内涵不定指、外延不固定的特性化语言,具有灵活性、概括性与模糊性的特征。在新闻报道中合理应用模糊语言,能够有效避免新闻报道的绝对化与呆板化形象,增强新闻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效果。基于此,本文拟从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探讨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举措,旨在推动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高效运用。
新闻报道;模糊语言;新闻节目;新闻语言
语言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媒介形式,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新闻报道的职责与要求。而这种精准化的语言追求,不但要靠完整句式与精确概念来完成,而且在诸多方面还需要模糊语言的应用与处理。然而,长期以来的新闻实践中,多数新闻工作者对模糊语言的应用并不重视。所以,当前新闻媒体要对模糊语言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充分认知,科学掌握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应用方法,走出传统新闻报道存在的“模糊”误区,实现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价值最大化。
(一)现代受众群体的需求
以报纸为主的单一化新闻媒体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化的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种各样媒体形式的出现,使得受众阅读新闻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与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使得广大受众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娱乐等形式的新闻媒体。[1]而模糊语言的概括性、简洁性以及灵活性等特征正好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相一致,这就促使模糊语言在新闻媒体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二)新闻报道本身的需求
新闻报道的一些内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例如,对于部分国家机密性、灾难性、犯罪性等新闻,一些详细情节不宜于公开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安全或者被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模仿等,发生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而模糊语言的模糊性特征,使其能够很好地隐藏一些不便于公开报道的内容。对部分具体数据、敏感观点、案件细节等进行模糊性的概括,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新闻媒体因报道不当而引发法律纠纷问题等。所以,模糊语言从一定角度看,是新闻报道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应用方式之一。
(一)增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世界中相互关联的词汇通常很难找到明确的分割点,如众多、诸多、很多等词语,都能用来形容人或者事物的数量繁多;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也都能用来表达事物、表情或者行动等的仿真性;还有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等词语,都能够表示人多。虽然模糊词语无法明确具体的数量或对象,但与确切语言相比,其模糊性的用语反而有效避免了语言信息的固定化或绝对化,显得更为灵活与真实。
(二)凸显新闻语言的简洁性
新闻报道语言的显著特征就是简洁美,如何运用更为精炼、概括的语言表现新闻主题,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追求。强概括性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特性之一,这与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对新闻价值较小或者次要的新闻信息采用模糊语言进行合理的“忽略”,简化不必要的冗杂语言,可以有效凸显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简洁性。
(三)尊重新闻报道的隐秘性
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国家领导人的部分重要活动、大政方针等进行宣传,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国家机密或者国防机密信息。出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个人隐私等角度的考虑,对具体详细情况不宜明说。此时,策略性地选用模糊语言不但可以让公众了解必要的新闻内容,而且能够有效保护隐秘性的新闻信息。
(一)把握新闻的真实度
真实反映事实情况是新闻媒体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实际运用,必须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新闻报道不但要及时高效,而且要以真实、不泄密、准确作为基础与前提;新闻报道内容的相关信息,如大环境、具体条件、人物言语、事件原因、最终结果等都必须尊重新闻内容客观真实性;表现的人物思想观念与心理活动等,也必须遵循新闻内容的原本性,不能夸大、偏离实际情况等。由此可以看出,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必须把握好新闻内容的真实度,防止绝对化、片面化等问题出现,尊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
(二)提高新闻的概括性
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新闻信息。高度概括性的模糊语言特征,使得新闻信息的凝练需要模糊语言的支持与帮助。例如,新闻报道中的部分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模糊语言进行模糊化的处理,而且能够对一系列不必要的背景资料与信息等进行简单化的表达,促使一些新闻素材即使经过大跨度的跳跃,也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面的内容。模糊语言不但能够起到很好的新闻概括作用,而且不会让受众感到断档或者突兀等。科学合理地应用模糊语言的概括性对新闻背景与新闻情节进行概括表达,能够进一步彰显新闻主题,提高新闻报道的效果。
(三)实现结论的模糊性
新闻事实本身是不断运动着、变化着而且极其生动的事物,新闻报道则是对新闻事实日趋明朗与真实过程的一种记录。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无法对新闻事件给予精准判断的时候,可以通过模糊语言对新闻结论进行模糊化的表达。同时,在使用模糊语言模糊新闻结论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新闻报道的展望性、预期性以及动态性的表达,要为新闻的发展动态留有一定的报道空间与余地,以应对事件的随机性变化,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2]
综上所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广泛使用具有显著模糊特性的模糊语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模糊语言的使用必须掌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度滥用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充分挖掘模糊语言的正面效应,有条件地应用模糊语言,促进“模糊”与“确切”语言之间的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与引导作用。
[1]马自泉.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05):102-103.
[2]赵颖峰,李红祥.论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05):64-65.
G212.2
A
1674-8883(2016)09-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