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有效应用

2016-03-01 07:39余心韵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场感符号效果

余心韵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有效应用

余心韵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基于此种现象,新闻媒体开始关注运用出镜报道的方式为大众回馈传播新闻信息,这样的方式不仅增添了新闻信息的现场感,而且也提升了电视媒体自身的魅力。然而在出镜报道中,仅仅使用传统新闻报道的语言符号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加深观者的印象,因此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本文将着重分析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在出镜报道中的有效应用。

出镜报道;非语言符号;有效应用

大多数记者在进行出镜报道的过程中,都以语言符号为主,忽略了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导致报道效果大幅度降低,使观众产生索然无味的心理。既然作为出镜报道,就要极大地体现出出镜报道的效果和质量,此时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有效应用,使新闻模式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可视性和标示性,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一、非语言符号的含义及其使用的意义

非语言符号即除语言表达之外的其他表达技巧,一般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其一是造型语言,观众对记者的第一印象往往通过外观符号进行评判,然而这些外在的造型又分为可改观符号与不可改观符号两大类别,可改观符号即记者发型、妆饰、衣着搭配等,不可改观符号则为记者的身材容貌、声音特色等。基于上述说明,构成了造型语言的基本概念。其次身体语言也是很重要的非语言符号表达技巧,身体语言的表达分为两大类别,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如微笑、落泪包括目光都属于表情语的范畴。肢体描述以及报道姿势等都包括在肢体语的范畴内。最后一部分为环境语言,出镜报道与传统报道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环境的不同,环境语言在出镜报道中极为重要,时刻体现“我在现场”这样的情景,很容易提高新闻报道的渲染力度,例如,关于过年前夕的出镜报道,选择的报道环境就要体现出年前人们争相抢办年货的拥挤、嘈杂、热闹的景象。当然环境语言的报道,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环境的体现,比如记者采访时与被采访者的站位以及距离都很容易影响到采访的效果以及新闻播报的效果。总而言之,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有效应用对新闻媒体行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力,把握好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应用,会极大地提升媒介播报的可观性,进而实现报道质量的最大化提升。

二、在出镜报道中如何有效应用非语言符号

(一)通过非语言符号加深报道的现场感

现场感在出镜报道中的作用极为重要。非语言符号往往对提升现场感有很大的帮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在出镜报道中加入非语言符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例如,2008年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报道中,很多出镜报道的记者都把拍摄角度调整为纪实的模式,记者作为志愿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去,不论是帮助官兵掀开废弃的残骸,还是对被解救民众的深度关怀,都极大地调动了观者的感官因素。通过一系列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观者如同亲临汶川的悲惨现场,进而推动观者主观情绪的升华,进一步使报道的效果得到提升。

(二)通过非语言符号揭示新闻的深层含义

从传播方面来分析,人们常常使用的姿态、动作主要是以加强思想和描绘事物为目的的。现场的出镜,非语言符号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在非语言符号的展示过程中,可以配合解说来发挥它的具体作用,让新闻报道更加有内涵。

电视台的主持人经常能够在现场发现有意义的事物,使报道更加的生动化。1997年香港回归时,电视台主持人抓住管理线做报道,应用管理线和语言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管理线的重要意义。

(三)弥补语言信息的不足性

完成信息、代替信息和否定信息等是语言传输的作用。传播的载体是语言,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语言的表达并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事件严重程度和事件位置信息等,都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但是非语言符号就可以补充语言所存在的不足。

汶川地震中,为了体现武警官兵救援工作的紧张性,张泉林说了一句话“战士们睡觉都穿着鞋”,这句话直接体现了救援的紧张状态,还有什么语言可以比得上这个呢?

三、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意义及来源

(一)出镜的意义

出镜在新闻报道中是非常重要的,出镜也是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镜报道中,主要是为了告诉观众记者所在的位置信息,许多记者都是现场作表述,将出镜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出镜报道是记者出镜以及现场画面的出镜,出镜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出镜把人际传播的心理情感、实际情况等向大众传播出来,把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到新的层面上,最终让电视节目更具有吸引力,要求出镜的记者要活在现场,通过现场的非语言符号表现,结合记者的解说,来体现出镜的目的性。

(二)新闻现场非语言符号的来源

视觉性、听觉型、非语言符号和体语是非语言符号的主要内容。这几种非语言符号都不是随便得来的,这需要记者通过思考和寻找,在灵感中进行发掘。

体语较为简单。在出镜中,记者要根据现场来着装,要融入现场中,深入感受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才能体现出出镜的意义,这也需要记者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思考能力。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应用最多,也被称作细节。好记者要像侦探一样对细节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现场具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细节,关键在于记者要有善于发现事物的眼睛,要有一颗爱探索的心。

听觉性语言转瞬即逝的特征,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现场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结语

敏锐地观察事物的细节、力量等,为事件增加现场感。体现现场感是媒体的魅力,出镜能最佳地体现现场感的魅力。记者的出境,把观众带进现场的氛围中,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出镜中,应用非语言符号,可以让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可以更好地提高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1]唐彩红.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应用[J].新闻前哨,2015(01):64.

[2]唐彩红.浅析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J].采写编,2014(12):45.

[3]马媛.电视出镜记者镜语传播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G212

A

1674-8883(2016)09-0085-01

猜你喜欢
现场感符号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抓住“瞬间性”效果
变符号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