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贞
(梧州市第八中学 广西梧州 543000 )
怎样提升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分析
郑贞
(梧州市第八中学广西梧州543000 )
音乐鉴赏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高中音乐课本集结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在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生 音乐鉴赏 提升
在当前新课标改革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音乐鉴赏已经是我们高中学习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利于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个性。但是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
1.对音乐的功能认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功能如美育、德育等,正在被人们认识和接受,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同时它还有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有很多家长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跳跳,只是一种娱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始终把音乐当成是一门副科,没有充分重视。[2]
2.音乐教材编排不合理
在我们当前使用的教材中,大多数都是一些经典的传统作品,与现实生活相差较远,而且有的作品艺术性太强,还有的作品太过死板,不够活泼,政治说教的目的太明显,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难度比较大的音乐鉴赏,学生势必会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音乐教育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3.在升学考试压力下,音乐教育生存艰难
虽然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是占据着主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校和家长还是重视升学率,重视高考必考科目,对于音乐课则是能不上就不上,一再的缩减,甚至成了摆设,几周上一次,学生学习没有衔接性,无法形成完整的认知和鉴赏力,上课时间和次数太少导致学生很难对音乐知识形成知识链。而且学习任务繁重使得学生们也不愿意在音乐课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高考压力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同时在老师的待遇上,音乐老师作为一门副科老师,待遇明显与别的老师不同,进修学习的机会也很少,这就使得老师的积极心也大大下降,许多老师的知识形成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老师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技能退步,也无法把音乐课上好,更别说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了。[3]
1.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目前我们是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里面选取了大量的中外优秀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与我们学生的实际欣赏能力不相符合。由于我们的学生音乐学习基础差,没有接触过太多的优秀作品,所以教材里的作品难度较大不适合他们,而且许多作品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除此之外,教材具有通用性,针对性差,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无法在一本书上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到难,选择一些便于理解的学生熟悉的民歌或是通俗音乐,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音乐的本质,对音乐鉴赏感兴趣。例如在讲解“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时,我们用《霸王别姬》作为例子,通过对作品具体内容的分析和聆听,我们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大师的人格魅力和他优秀的表演风格,同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南梆子和四平调在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不同,并且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和特点。这部京剧作品大部分人都很熟悉,再加上人物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在鉴赏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整合音乐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
艺术总是以一定的具体生动的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人类大脑的一些形象思维如联想、想象等表现出具体客观的事物。所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通过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声音、节奏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人类听觉神经的刺激,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并且感知和欣赏它们。学生在鉴赏音乐时候难免会感到很迷茫,觉得音乐太抽象,很难理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运用一些方法把音乐形象化,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一些画面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梁祝》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梁祝的电影或是舞台剧,大家可以一边欣赏演员的表演,一边感受音乐,通过影片里的剧情和歌曲音乐,不仅可以感受整个音乐作品的情感和韵律,还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人物和剧情,这样的音乐课不仅轻松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抽象思维。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运用一些生动具体画面来构建一个想想空间,比简单的向学生讲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中去。[4]
第二,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好奇心,没有思考和想象能力。对于一首音乐作品,如果只是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学生,学生没有自己的感受,这样永远都不会培养出良好的鉴赏能力,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质疑,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资料,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先去赏析一下作品,把鉴赏过程中不懂得地方或是与他人理解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先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理解发表意见并且提出疑问,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一些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然后老师再讲解其中的细节,结合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和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作品的旋律、节奏等内容进行更加透彻的了解和消化。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活动,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和学习,互相合作,自己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思考和想象,还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我们在鉴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大多数的音乐鉴赏都是在对音乐情感和形象的对比中进行的。通过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能够清晰地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辨别声音效果,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更深刻的认识音乐作品,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积累,提高想象能力。
3.积累优秀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能力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积累和学习,通过积累不同的优秀音乐作品,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思想,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自己欣赏美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优秀作品的积累需要注意,首先是通过反复聆听和背唱优秀的音乐作品主旋律,加深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旋律往往比较容易唱,而且很多时候学生都接触过这些作品,如《梁祝》等,学生在听到主旋律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通过对这些主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学生就会对整个作品的大致节奏和基调有了基本的感知和了解,也能感受到整个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是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和设计。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有价值、有思想的音乐作品,但是要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不能太程式化。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择,第一种是有关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作品,如《长恨歌》、《孟姜女哭长城》等,这类作品通过了解故事背景就能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在感受音乐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怀;第二种是具有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作品,如《幸福歌》、《牡丹汗》等,这些作品地域风格明显,旋律优美,特色鲜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第三种是自然风光题材的作品,如《蓝色多瑙河》、《辽阔的草原》等,这类作品以自然风光为背景,在教学中如果再配一些生动的画面,学生在欣赏的时候通过听力和视力的互相结合,在脑海里产生出丰富的想象画面,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体会音乐的内涵。
综上所述,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发挥音乐教育的真正作用。
[1]刘曙艳.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2:57.
[2]黄婕. 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 大众文艺,2015,07:209.
[3]李令荷. 提高普通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14,04:155.
[4]刘菊菊. 感受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浅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J]. 音乐时空,2013,05:11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