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环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文化集团有线电视中心制作部)
探讨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创作的要素
谢振环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文化集团有线电视中心制作部)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对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创作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几个要素,如主题、素材、镜头和细节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有效提升专题片的制作水平。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人物形象;镜头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聚焦真人、真事和真景,具有强烈的纪实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着力记录和刻画社会生活中特定人物的生活及思想状态。与新闻报道类节目相比,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能够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展示人物形象,观众对人物性格及其精气神的感受更为明显和深厚。这种多角度、立体式及真实感、生动性十分强烈的节目类型,越来越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追捧。
主题既是考量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传播价值的首要因素,也是整部专题片的灵魂所在。总体来讲,主题的选择应遵循“以小见大、小人物反映大精神、小事件反映大道理”的基本原则。在贴近平民百姓的同时,使其在情感上和思想上都能产生有效的共鸣,在感悟中熏陶心灵、提升境界。此外,主题的选择还要综合考虑制作要求、设备器材、团队能力、制作周期和经费等客观因素[1],切忌贪恋“大而全、高大上”而导致制作受限受阻甚至以失败告终。
在确定采访对象并取得其同意后,便需要开始寻找人物素材。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如采访对象本人、家人、亲戚朋友及同事等,还包括采访对象单位的材料、档案管理部门的材料、媒体已报道过的材料等,要进行全面的收集和筛选。全面收集的意义在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同时,能够达到更深入地了解采访对象的人生经历、性格、习惯、爱好、个人品质等个人特征的目的。筛选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物身上的亮点,从而能够更清晰地确定专题片的拍摄重点,突出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同时为传播和弘扬整部专题片的主题、意义与价值寻找强有力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3.1特写镜头
由于特写镜头可以直观、清晰地展示细节,因此在人物类专题片中较为常用。例如,对人物的体面特点(如残疾、伤疤、白发和满布皱纹的脸等)、着装及配饰(如有补丁的衣服、胸章、老花眼镜等)等采用特写镜头来呈现,能够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品质;对人物表情、动作和神态进行特写处理,能够有效地突出人物的整个精气神。特写镜头给观众带来的深刻感受,往往是解说词也无法去替代的。
3.2空镜头和长镜头
空镜头和长镜头在电视专题片中的使用也较为广泛,空镜头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视觉疲劳、转换时空、渲染环境和气氛的作用,长镜头的连续性既能够使人物的生活状态更真实,又能够表现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延伸,发挥强大的表意功能。例如,在采访对象回忆自身往事时,可以用一个空镜头来过渡。在采访对象讲话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长时,用几个空镜头来间隔采访画面,以舒缓视觉和注意力疲劳。在展示采访对象居住环境时,用一个长镜头跟随人物从大门进入院子再到房屋客厅和卧室。在表现采访对象沉浸在某一种情感或环境当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时候,具有独特表意功能的长镜头也十分合适。
3.3偶发镜头
在接触采访对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未曾预期到的画面,但这些画面往往又是最可贵的,可遇而不可求。对于这些镜头,显然不能放过。即便未随身携带专业摄像机,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将这些珍贵的画面尽可能迅速地记录下来。偶发镜头往往会成为整个作品的闪光点[2]。虽然镜头质量不佳,或清晰度不好,但与常规镜头相比,其更真实,偶发事件也更刺激而富有观赏性。
3.4镜头意识
在镜头摄制过程中,镜头意识很重要。一方面,要保证镜头拍摄的有序性、关联性和完整性,使画面能够以一定逻辑自然流畅的衔接,主体、客体、环境均有呼应;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推、拉、摇、移”,保持镜头活力和动感的同时,不破坏画面内容的传达和意境的渲染,确保镜头节奏和剧情、人物情绪相吻合,不同的情境要用不同张力的镜头来配合渲染,而不是随意毫无章法的滥用。
细节描写可以使专题片的画面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往往能够产生传神点睛的妙效。例如,一只紧张颤抖的手,一声无奈的叹息,其对观众深入解读人物情感,深刻感受事件对人物内心产生的巨大冲击等,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如,握紧拳头挣臂一挥的动作,一副面不改色、临危不惧的表情,又能够很好地传递人物鲜明的态度和性格,坚强的意志和精神,对人物形象形成强大的烘托作用。因此,能否抓住细节,是人物类电视专题片能否出彩、能否带给观众强大精神冲击和震撼的关键所在。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在纪实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一定的技巧,使专题片焕发出一定的生命活力,让观众爱看的同时,推动专题片制作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1]姜国强.专题片拍摄技巧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3(5).
[2]屠国苗,周芝兰,章利军.电视新闻专题片中画面拍摄与运用的技巧初探[J].视听纵横,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