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辉,吴德芬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建设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护理专业长期坚持校企合作,以《常用护理技术》为代表的核心课程,试图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为学生创设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学生能亲身体验真实工作过程,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逐渐养成职业素养。
本课题组经过多次研讨,确定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岗位任职要求构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设计《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式组织教学;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
凭借襄阳市护理学会的力量,整合辖区内的优势资源,专兼职教师在不断合作过程中,构建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研制了核心课程标准,依据岗位工作过程抉择序化了《常用护理技术》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校企深度合作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护理专业建立以“医教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全面实施了以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做中学”与“学中做”有机统一。
以项目导向教学为主线,22个项目的技术示范、虚拟训练、电子课件、案例展示、综合习题、在线测试、参考文献、授课教案、图片图库、全程教学录像等主要教学资源,全部由课程组根据课程标准自行设计制作完成。
考评体系由3种方式组成:①人机互评。课程网站在线测试中每个项目测试题,基本题型与护士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能开展项目测试和综合测试。②学生互评。根据合作学习时的分组情况,组内成员互相担任考官,相互评价学习效果。③企业评价。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包括校内仿真环境和临床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考核。
专任教师定期进入临床一线,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指导学生临床见习。专兼职教师共同分析行业需求和人才规格。
第一,课程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用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综合护理新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临床护士的能力发展过程,融入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开发五大学习情境,体现“职业性”。
第二,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利用惠民老年护理中心、附属医院,实施清洁卫生护理、安置卧位等项目的真实岗位教学,实现学习环境与护理岗位工作环境对接,体现“真实性”。
第三,学习方式与护理岗位工作方式对接。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为主线,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环节,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实用性”。
第四,能力考核标准与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最新标准对接。以护理行业最新标准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进行项目考核,提高临床应对能力,体现“先进性”。
以临床护理岗位患者入院到出院为逻辑主线,以真实工作情景或任务、病例为载体,融入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开发五大学习情境。这五大学习情境为入院护理技术、生活护理技术、用药护理技术、专项护理技术、出院护理技术。
形成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为指导的五大环节。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时实现项目学习,强化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突出了五大工作环节与学习环节的对应关系。
第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网络畅通,确保全国同类院校师生随时点击使用教学资源,课程网站http://cyhl.hbxftc.com/。第二,校本教材《常用护理技术实训》、“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基本技术》公开出版,供同类院校师生使用。第三,多种方式开展经验指导。学院内部课程建设指导、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指导、牵头鄂西圈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参与兄弟省市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及考核标准研制。2010年12月该课程成果在湖北省高职院校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第一,该成果立足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对护士岗位能力的需求变化,综合高职护生的成长规律,以“四个对接”为原则设计课程,建立了系统的考评体系,融入现代护理理念开展了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工作过程,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逐渐养成职业素养。在设计理念、教学内容选取与序化、教学理念、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在实践上效果显著,起到了引领同类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
第二,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改革《常用护理技术》课程,已建成国家级、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有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在“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6410.html.)展示。
第三,通过技能大赛在国家、兄弟省市院校交流改革经验。项目主持人曾多次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参与湖南省护理专业毕业综合考核标准研制,参加山东省护理专业职业技能操作规范化培训、江西省中职护理教师“操作标准”研讨会、厦漳泉护理教师技能操作竞赛评审等工作,都是以《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改革经验为依据。
第四,多种方式交流课程改革成果。在湖北省“第二届全国微课教学比赛(高职高专)启动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上,交流“《常用护理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施”;在鄂西圈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交流,受到省内兄弟院校的好评;以《常用护理技术》课程建设经验为指导,牵头鄂西圈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改革思路和改革成效受到省内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