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帕金森病现状调查

2016-03-01 09:25高晓嵘武丽芳薛艺东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帕金森病患病率

高晓嵘 李 娜 武丽芳 薛艺东(通讯作者)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病血管病区神经内科一病区 延安 716000 2)陕西榆林市中医医院 榆林 719000



陕北地区帕金森病现状调查

高晓嵘1)李娜2)武丽芳1)薛艺东1)(通讯作者)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病血管病区神经内科一病区延安7160002)陕西榆林市中医医院榆林719000

【摘要】目的调查陕北地区帕金森病(PD)的患病现状。方法对陕北地区人群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选取30个调查点共41 538人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资料和PD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受调查者的PD总患病率57.8/10万,男性患病率为82.8/10万,女性患病率36.0/10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中年以上各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2,P<0.05),其中年龄>80岁、60~69岁、70~79岁3个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50~59岁年龄段(χ2=6.340、7.670、4.639,P<0.05)。结论陕北地区PD患病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男性人群的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时,其PD患病率可出现显著升高。

【关键词】陕北地区;帕金森病;患病率;现状调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一般在中老年期起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为病理改变。目前,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临床难以建立特异性和灵敏性较高的筛查方法和早期诊断手段,也无确切有效的神经保护和治疗方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P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重复的负担。本研究针对陕北地区PD的患病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03陕北地区所辖榆林市(所辖12个县)、延安市(所辖13县)为研究地区,将选取地区分为市中心、市郊、近郊县市、远效县市等4个区域层级,并在各个层级中随机抽取街道和农村共30个调查点,对于各调查点中居住年限达到或超过3 a的常驻人群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学资料和PD患病率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统一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标准。调查时首先由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逐户走访,发现可疑病人后送我院神经科由专业医师进行全面询问、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并最终确诊或排除。患病率=受调查者中确诊PD病例数÷受调查者总数×100 000。PD的诊断标准:中年以上起病,无明显病因,具有逐渐进展的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姿势障碍等四主征中2项或更多,排除由脑卒中、一氧化碳中毒、脑炎、脑外伤、动脉硬化及药物损害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陕北地区PD患病率本研究受调查对象共41 538人,男19 332,女22 206,受调查者中24例被确诊为PD,其中男16例,女8例。本次调查中PD的总患病率为57.8/10万,男性为82.8/10万,女性36.0/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

2.2陕北地区PD患病率的年龄分布陕北地区各年龄段的PD患病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70,P<0.05),在剔除0~49岁年龄段后,中年以上各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872,P<0.05),其中年龄>80岁、60~69岁、70~79岁3个年龄段受调查者的PD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0.158、0.015,P>0.05),而这3个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50~59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7.670、4.639,P<0.05)。见表1。

表1 陕北地区PD患病率的年龄分布

2.3陕北地区各年龄段PD患病率的性别分布在剔除0~49岁年龄段后,中年以上各年龄段受调查者的PD患病率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0.020、0.004、0.001,P>0.05)。见表2。

表2 陕北地区各年龄段PD患病率的性别分布

3讨论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典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弛缓、体位不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1]。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且迄今未明,患者中枢神经组织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以及在残留神经元中出现以路易小体为主的包涵体,PD多为散发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受遗传因素影响而呈现家族性发病[2]。目前,已有PARK1、PARK2、PARK6、PARK7、PARK8等多个与PD易感性的基因被识别和克隆,这些致病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具有不同的细胞定位,编码分布在人类大脑不同区域的蛋白,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对PD的发生和进展产生影响[3],学术界普遍认为,PD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其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也出现显著的多样性[4]。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线粒体障碍、氧化应激、免疫炎性异常、细胞凋亡等多方面因素参与了PD的发病机制。根据近期的一项针对18篇国内外研究文献、1 663例患者和2 630例对照病例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PD家族史、重大精神创伤或抑郁史、头外伤史、从事脑力劳动、杀虫剂及化肥等毒物接触史均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饮茶、吸烟、饮酒则均是其保护因素[5]。PD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等多种表现形式,PD患者运动症状的发生机制经多年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针对其治疗措施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一定的临床应用[6],但针对NMS的研究却仍处于较低水平,PD患者的NMS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感觉障碍等,这些症状可与PD的运动症状并行并随运动症状波动,也可与运动症状无关联,NMS会对PD晚期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使运动症状加重、生活质量降低、生存期缩短,且由于其种类繁多、症状复杂、个体差异较大,也导致NMS易与其他神经变性疾病混淆而造成误诊[7-8]。

PD的患病率和临床症状存在显著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有研究显示,在新疆地区,维族PD患者的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和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显著高于汉族PD患者,而汉族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则显著高于维族PD患者,表明维族PD患者运动症状较重,而汉族PD患者非运动症状较多,汉族PD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状况更为严重[9];此外,在这一地区的常住居民中哈萨克族、汉族、维族、回族等各民族人种之间的PD患病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且有研究者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和细胞色素P450 1A1(CYP 1A1)基因Msp Ⅰ多态性方面证实了这些种族之间PD易感性差异的遗传基础[11]。本次针对陕北地区的PD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的PD总患病率为57.8/10万,男性为82.8/10万,女性36.0/10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的东北地区[12]、中原地区[13]及华南地区[14]比较,处于中等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年以上各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2,P<0.05),其中年龄>80岁、60~69岁、70~79岁3个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50~59岁年龄段(χ2=6.340、7.670、4.639,P<0.05),而各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0.020、0.004、0.001,P>0.05),说明陕北地区P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会出现患病率的显著升高,但性别因素对各年龄段PD患病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4参考文献

[1]王赟,刘远新,李婕,等.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5):640-642;646.

[2]卢芳,周世慧,刘树民.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 411-1 413.

[3]宋秋霞,张晓莺,李燕云,等.帕金森病相关致病基因的基因表型特点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1):109-114.

[4]董丽果,牟英峰,崔桂云.帕金森病的遗传学及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86-89.

[5]叶芳,易刚,肖军.中国人群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的Meta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111-115.

[6]熊念,孙圣刚.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8):656-662.

[7]阮文文,杨新玲.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3):2 585-2 587.

[8]包华,郑晓明,王瑾,等.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3):486-489.

[9]刘宇庆,关淑风. 新疆地区维、汉族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88-90.

[10]张建龙,王玉玲,姚亚妮,等. 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民族帕金森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3):273-277.

[11]宋秋霞,张晓莺,李燕云.新疆地区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与COMT和CYP1A1基因多态性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2):153-157.

[12]齐丹,戴艳萍,陈晓光,等.黑龙江地区汉族人群COMT基因变异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校医,2013,27(9):691-692.

[13]罗莎,田小菲,周懿舒,等.SNCA和PARK16多态性与中国辽宁地区汉族帕金森病人的关联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10):1 879-1 883.

[14]蔡江萍,洪诸权,洪全龙,等.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性与泉州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141-145.

(收稿2015-01-15)

【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082-02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帕金森病患病率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