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作用
段萍
河南汤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汤阴456150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血管疾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是一种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1]。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年发病率为200/10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0万~100万,脑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率高,存活者中约75%致残,5 a内复发率高达40%以上[2]。近年来,康复训练在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并在神经内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3]。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脑血管疾病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使残疾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4]。本研究严格按标准选取12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评价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07—2014-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121例,入选标准:(1)第1次患病;(2)经头颅CT或MRI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3)Glasgow昏迷(GCS)评分≥9分;(4)有肢体活动受限情况;(5)病人或家属赞同,并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有严重并发症,如癌症、呼吸衰竭、肾肝功能障碍、心脏疾病;(2)对检查不能接受者;(3)不知其详细住址者[5]。
1.2实验分组121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58±5.73)岁;脑梗死41例,脑出血23例;病变部位:脑叶29例,基底节区35例;起病时间(8.3±2.6) d。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26±5.48)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21例;病变部位:脑叶25例,基底节区32例;起病时间(8.1±2.8)d。2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变部位、起病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措施观察组接受系统康复训练和常规治疗,具体如下:在患者生命稳定的前提下,给予患者系统全面的生活能力恢复训练与康复训练,包括移动翻身,平衡坐位,缓慢的病房内走动。从简单到复杂的加强全身的肌肉力量的锻炼,护士可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被动的运动,教患者学习一些简单的发音,弹舌,每日重复训练。同时,训练患者自我能力的锻炼,如协助患者尽力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如穿衣、脱衣、进食、刷牙、洗澡等[6]。
常规治疗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4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建议原则,视具体病情而定。主要为控制血压、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脑循环、支持疗法以及预防并发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治疗等;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7]。对照组仅持续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系统康复训练。考虑到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恢复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而病后1~3个月内治疗最为重要,为保证疗效,我们分别予以规律持续治疗3个月。
1.4疗效指标 为系统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变化,保证准确性,采用Fugl-Myer躯体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由经验丰富的专人完成。
运动功能评定:治疗前和治疗28 d使用Fugl-Myer躯体功能量表(FMA评分,包括Fugl-Myer关节活动度评测表,Fugl-Myer平衡功能评测表,Fugl-Myer感觉功能评测表)、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 of ADL)分3级10项评分法,>60分者为良;41~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40分者为差,依赖明显或完全。
生活质量评定:ADL共14项,包括两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8项。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使用ADL量表进行评分,1分: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有些困难;3分:需要帮助;4分:根本无法做。评定结果可按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进行分析。总分<16分,为完全正常,>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或总分≥22,为功能有明显障碍。
2结果
2.1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
注:2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后2组对比,P<0.05
2.2ADL评分见表2。
±s)
注:2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后2组对比,P<0.05
2.3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康复训练,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4评分指标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发现,ADL与另外两种评分工具呈高度正相关(r=0.695和0.736,P<0.05),表明选取的指标是合理一致的。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多发病,目前中青年病人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这种病的致残率可高达8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8]。
近几年,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神经功能,充分发挥残余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后遗症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脑血管疾病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虽可持续1~2 a,但以发病后1~3个月内治疗恢复最快,早期康复治疗比治疗持续时间和治疗强度更为重要,康复治疗介入越早,功能恢复越明显。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目标包括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时应用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重视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最终可以重返社会[9]。
研究显示,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如Di Lauro等[10]报告了2组成年猴造成脑梗死后,一组在5 d内开始康复治疗,另一组作对照,脑功能成像图发现经康复治疗训练后,未损伤的运动皮层出现功能重组,肢体功能的恢复较明显,同时抑制了损伤周围运动皮层的进一步损伤;而未接受康复治疗训练的猴,其损伤周围的脑组织功能继续退化。说明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损伤周围组织的功能重组,增强脑的可塑性,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另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康复训练可刺激硬膜外大脑皮质,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达到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的作用,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因手运动功能区域局部损害导致的手运动功能的康复[11]。
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神经功能缺损愈重,预后愈差。同时与康复治疗持续时间有关。随着康复治疗的延误,功能逐渐改善,5周内达到高峰,6个月仍有改善[12]。因此,康复治疗训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心理障碍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根据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在良好的情绪下神经抑制解除,出现神经易化,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对提高康复疗效起重要作用[13]。
由于评分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年龄、视、听或运动功能障碍,躯体疾病,情绪低落等,均会影响日常生活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3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相关性分析显示,ADL与另两种评分工具呈高度正相关(r=0.695和0.736,P<0.05),表明我们选取的指标是科学合理的。我们研究充分说明,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基本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有效的。在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数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情况下,即可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治疗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预防关节挛缩,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最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在床边进行。患者病后1~3周,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状态,可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采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争取早日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14]。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药物常规治疗比单纯常规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加有效,康复治疗介入越早,康复训练持续时间越长,疗效越明显。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予以充分重视。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纳入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3个月),康复训练在脑血管疾病的长期疗效还不明确,另外,本研究未能完全做到随机前瞻双盲性研究,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作出改进。
4参考文献
[1]龙洁,王文治. 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1.
[2]Fabbro F. The bilingual brain: bilingual aphasia[J]. Brain Lang,2001,79(2):201-210.
[3]卓大宏,王茂斌,戴红. 新崛起的康复医学[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128.
[4]卓大宏.社区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全科医学,2000,3(5):315-318.
[5]京润,王英,权玉姬,等.脑卒中后失语的早期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81-682.
[6]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35.
[7]黄晓琳,尤春景. 康复医学临床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8-41.
[8]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0.
[9]赵瑞祥.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0,15(6):86-87.
[10]Di Lauro A,Pellegrino L. A randomized trial on the efficacy of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J]. J Neurol,2003,250(10):1 206-1 208.
[11]Fraser C,Power M,Hamdy S,et al. Driving plasticity in human adult motor cortex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after brain injury[J]. Neuron,2002,34(5):831-840.
[12]张蕙,吴毅,胡永善. 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30-131.
[13]王茂斌. 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
[14]南登昆.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
(收稿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072-02